中国法律信仰生成问题初探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naz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律信仰是一个国家法治建设的精神意蕴和心理基础,是法治社会中最高层次的理念问题。从“法制”到“法治”的推进,我们虽然比较彻底地解开了“人治与法治”的历史死结,却依然没有根本解决现实社会中解决法律在民众内心的信仰问题。针对民众对法律产生的信仰危机,本文从中国法律信仰生成的角度,分析中国法律信仰难以生成的原因,在对中国法治建设的现状进行深刻剖析后,尝试性地为中国法律信仰的生成提供几条建设性的路径选择。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信仰和法律信仰的概念。通过法律信仰的理论梳理,指出认识法律信仰的意义,对于中国法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蕴。第二部分对比分析了中西法律信仰差异形成的原因。主要从中西方语境、宗教、道德和市民社会四个方面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通过总结与反思,从法律文化的层面分析了西方法律信仰形成的原因,同时指出中国法律信仰的缺失存在着历史上的原因。通过中西方法律信仰的历史比较,才能从根源上挖掘出法律信仰在中国缺失的原因,从而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问题。在方法论方面,本部分采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选取了中西方的法律文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第三部分立足于中国法治建设的现状,通过对立法、执法、司法、公民法律意识和信访制度的剖析,进一步阐述了中国法律信仰难以生成的原因。指出,我国的立法质量不高、执法力度不大、司法不公是法律信仰难以生成的主要原因。同时,公民法律意识的淡薄和信访所带来的制度障碍也是影响法律权威得以确立的重要原因。通过四个案例的研究分析,反映出了中国法治建设的现状。在方法论方面,本部分采用了组织分析法,选取了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作为组织分析对象。另外,本部分还采用了个案研究分析的方法,选取了四个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对我国法律信仰的生成提供了七条路径选择。指出,加速法律文化和道德观的转型,强化公民的法律意识是我国法律信仰生成的前提条件和思想准备;加强立法﹑执法﹑司法工作的建设力度,是树立法律权威和培养法律信仰工作的重点;建构发达的市民社会和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会
其他文献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狼疮脑病是死亡率极高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7.3%~34.8%[1].主要表现为癫痫、昏迷、颅内压增高、脑血管病
本文通过对萧友梅在20世纪20、30年代一些全国性音乐教育会议上所提交的议案的介绍与剖析,并对萧友梅相关音乐文献及音乐实践活动加以必要的链接,从而对萧友梅的音乐教育思想
茶艺美学是生活美学 ,也是人生美学。茶艺美学就其形式而言 ,表现在前置、操作和完成三个阶段 ,十八个步骤中。茶艺美学的原理 ,是以严格的规范促使一个人的思想用文雅和高尚
通过探讨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人类学研究的影响及其后者对前者的反应 ,说明当代人类学研究中的后现代主义倾向对传统人类学的解构和反思 ,有力地刺激了人类学理论和实践的发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步入了网络时代。互联网极其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而未成年人是最先感受和运用互联网的群体。他们在享受着快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泽被,特别是对儒家文化传统的吸收和改造,更是造就了日本对外来文化的“和魂汉才”接受方式的巨大成功。《三国演义》和《平家物语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文言文的教学被作了新的调整:一是调整了文言文在教材中的比例,数量由以前的20%增加到40%。二是对文言文的学
阐述使用数理方法揭示辩证思维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列举并分析用数学上的坐标系来揭示辩证概念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内涵和外延关系 ,用模糊集合表述辩证概念的运动变化发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工作倦怠(job burnout)已成为西方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研究的热点。根据纽约时代杂志报道,近年来,工作倦怠已成为人力资源会议上讨论的主要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