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英玻璃衬底上高锰硅化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uanka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磁控溅射在石英玻璃衬底上先后溅射一层硅膜和锰膜,再采用后退火的方法制备高锰硅(High Mangnese Silicon,HMS)。研究了锰和硅的溅射时间比、热处理工艺和溅射工艺对石英玻璃上制备高锰硅的影响。提出了最合适的锰硅时间比、热处理条件和溅射参数,成功的制备了高质量的单一相高锰硅薄膜。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四探针测试仪对制备的高锰硅薄膜的结构、形貌和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当锰的溅射时间为6 min时,硅的溅射最佳时间为60 min;的最佳热处理参数为700℃-6 h时。此条件下制备的高锰硅薄膜的晶体结构和形貌最佳。以最佳热处理条件为基础,研究了溅射参数对高锰硅薄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溅射参数对于薄膜的结晶性有重要的影响,溅射功率为80~120 W,氩气流量为10~30 sccm,溅射气压为1.5~2.5 Pa,都能够形成高锰硅薄膜,但溅射参数分别为110 W、20 sccm和2.0 Pa时薄膜结晶性和形貌最佳。通过四探针测试仪测试薄膜的方块电阻,研究了Si的溅射时间、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对薄膜电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Si溅射时间为60 min时薄膜方块电阻迅速增加,表明薄膜结晶质量明显提高;退火温度为700℃时,薄膜方块电阻减小则是由于形成了结晶良好的单一相HMS所致;退火时间由5 h-6 h时薄膜方块电阻增加是由于形成了结晶良好的单一相HMS,之后随退火时间增加方块电阻的急剧增加则是由于出现了Mn O所引起。
其他文献
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的主攻方向,其发展已成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随着深度学习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其在智能制造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智能制造的不同场景实际需求较高,使得深度学习在智能制造领域应用较少。本文针对电容器生产过程中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应用需求,通过采用机器视觉与深度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电容器外观缺陷进行检测,提高了电容外观缺陷检测的检测精度以及检测效率,促进了电子元器件生产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复杂的网络环境也带来各式各样的问题。而网络流量识别对网络服务治理有重要作用,通过识别流量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可以改善服务质量,提高用户体验。同时,对恶意流量和异常流量的精准识别,可以对网络系统实施有效保护,对维护网络安全有重要作用。目前已有的网络流量识别技术有基于端口的识别技术,基于有效负载的深度包检测识别技术,基于负载随机性的识别技术,基于主机行为的识别技
随着微电子的技术发展,高速串行接口的速率越来越高。信道对信号的高频衰减也随着速率的升高而增大,在串行接口的接收端需要对信道输出的信号进行高频增益补偿,以减小传输信号间的码间干扰。通常接收前端的均衡技术有模拟均衡技术和数字均衡技术,数字均衡器实现起来比较复杂,模拟均衡器具有结构简单,功耗较小的特点,近年来主流的均衡方式都是采用模拟均衡器和数字均衡器相结合的方式。本文首先对信道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基于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碳纳米管(CNTs)巨大的应用前景和优异的物理性质,人们对它的各种性质进行了广泛而又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双壁碳纳米管(DWCNTs)核磁共振的研究发现,相对于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几乎所有的DWCNTs都有着一致的金属化趋势。在此基础上,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分子间Hückel模型(IMH)进一步发现了DWCNTs内外管壁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管间的电子迁移以及轨道
随着视频显示系统需要处理和感知的视频图像信息越来越多,同时需要将多幅图像信息显示在同一显示设备上,视频叠加技术成为解决多幅图像融合的关键。在很多视频叠加应用中,对叠加延时和图像清晰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战机座舱显示系统等;但由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延时不稳定,限制了其在实时视频处理平台上的使用,因此需要一种高清晰、低延时的视频叠加技术来满足视频叠加系统在实时视频处理平台的应用。通过对视频处理系统架构及
碳化硅纳米管是由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组成的纳米管,研究其微观特性和结构稳定性能对于新型纳米半导体器件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对于碳化硅纳米管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子结构、传输特性、力学性能等方面,对于碳化硅纳米管结构稳定性的模拟研究鲜有报道,充分了解各种构型的碳化硅纳米管结构稳定性,能为日后将碳化硅纳米管应用至半导体领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此本文研究了碳化硅纳米管在弛豫、升温过程中微观结构和能量的变化,
软磁材料的软磁性质与其内部微观结构密切相关。通过利用分子动力学技术,模拟了液态Fe-Ni-Cr合金在不同参数条件(组分,冷速,压强)下的快速凝固过程。利用平均原子能量,双体分布函数,最大标准团簇,三维可视化等微观组织结构表征方法,对Fe-Ni-Cr微观结构的演变以及相变结晶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为Fe-Ni-Cr材料的研究应用丰富了理论基础,对改善提升其软磁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7组不同
电力系统属于国家的关键基础设施,与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的日常生活关联紧密。电力系统在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同时,也引入了信息安全威胁。入侵检测作为电力系统安全防护的关键步骤,及早发现电力系统遭受的攻击行为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可降低攻击所造成的影响。为此,本文在分析电力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结构的基础上研究了其对应的漏洞和安全威胁,并设计了一种基于区域划分
针对纳米结构STM图像的分割,旨在从复杂背景中识别出纳米结构区域,进而辅助其物理特性参数的分析。为提升纳米结构图像分割精度,采用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STM图像分割方法。以量子点等纳米结构为感兴趣区域,展开图像分割实验。其中主要涉及图像预处理、分割及物理特性参数识别等工作。预处理实验主要包含灰度化、降噪、除污及数据增强等流程。首先,根据图像特性,设计一种基于自适应权值的图像灰度化算法,以降低数据维度
随着信息通信行业对微波器件的宽带、小型化以及集成化等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基片集成波导(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SIW)结构以其显著的优势,一度成为微波领域里的研究热点。本文以基于SIW结构的微波无源器件小型化技术为研究课题,研究了慢波基片集成波导(Slow-Wave 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SW-SIW)结构及其在双频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