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落形态是传统农村聚落的重要景观资源,也是承载传统农村聚落文化的重要载体。成都平原以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出具有特有形态特征的林盘聚落。而今,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展开、城镇化的加速,这种随田而居的林盘格局正在发生改变。尽管近些年以来,成都平原成为城乡统筹配套试验区之后,农村的居民开始从相对比较分散的聚居方式转变为相对集中的聚居方式,既符合当前土地集约利用的政策,又促进了农业土地集中经营,为农村居民创收增收;聚居规模逐渐扩大,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也逐渐完善,使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但成都平原特有的林盘聚落形态正在主流规划理论的指导下失去原有的生长动力。因此,本论文研究的主题是如何将“乡愁”赋予成都林盘聚落规划设计,并让世人记住“乡愁”。首先,从传承林盘聚落形态内在规律的视角出发,基于成都平原林盘聚落形态的特征,总结归纳当前林盘聚落规划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分析造成现状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策略——即使用数字化技术介入成都平原林盘聚落规划设计的方法。其次,详细分析成都平原林盘聚落形态原型的内涵与影响因素,根据成都平原林盘聚落形态的相关参数,构建成都平原林盘聚落形态数字化模型。结合成都平原林盘聚落形态生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量化转译为计算机语言,制定迭代停止条件,再运用基于Rhino&Grasshopper平台建立多智能体系统,旨在实现成都平原林盘聚落形态的定量优化模型。最后,通过总结第四章模拟优化得到的成果,探讨模拟优化成果的形式,并提出模拟优化成果应用于设计的相关策略,为成都平原林盘聚落合理规划布局提供决策建议。本论文的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城乡统筹背景下成都市农村生产方式与聚落形态的耦合性研究”支持,使论文在获取案例资料及调研数据上获得了充分的支持,同时也为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思路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