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中公司非货币财产首次出资过户法律冲突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lehi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立中公司是所有公司设立不可逾越的孕育阶段,设立中公司接受出资是完成设立的必要行为。现代公司法本着激励投资的目的,放宽了可投资组建公司的财产范围。我国《公司法》2005年修改时也放开了对股东出资方式的限制,允许股东用货币和其它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如果以需办理过户手续的非货币财产首次出资时,由于公司尚未成立,如何办理过户手续成了问题。《公司法》鼓励投资的价值选择与财产权登记法律制度并不配套,产生了法律冲突。理论和实践提出解决冲突的方案五花八门,并未达成一致意见。本文在比较了各种解决方案后,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法律明确赋予符合一定条件的设立中公司法律人格。全文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本部分以专利权首次出资设立公司遇到的法律瓶颈引出问题,分析了研究这个问题的目的、意义,交代了研究方法。第二部分论述了鼓励非货币财产出资设立公司的正当性及我国非货币财产首次出资设立公司所产生的法律冲突。本部分以我国公司法规定的非货币财产出资制度的演进为经,以货币与非货币财产出资对设立公司的作用比较为纬,从非货币财产出资的概念特征出发,分析了非货币财产出资的产权转移的两种方式,即自治型产权转移方式和公力型产权转移方式;阐释了非货币财产首次出资设立公司在鼓励投资、降低公司设立成本及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方面的优势。在明确非货币财产出资设立公司的正当性后,揭示了实践中非货币财产首次出资设立公司时,因设立中公司尚不具备法人资格,不能办理出资财产过户登记手续所产生的的法律冲突,分析了这一法律冲突产生的原因。第三部分梳理了我国实务部门和法学界提出的解决非货币财产首次出资法律冲突的七种方案,认为只有赋予设立中公司法律主体身份,才是找准冲突根源的治本之策。第四部分论述了设立中公司应当成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可以接受非货币财产出资过户登记的理由。认为公司法作为组织法不能无视设立中公司这一组织的客观存在,应当明确肯定符合一定条件的设立中公司具有法律主体资格。第五部分进一步阐释了设立中公司获得法律人格的实质条件和形式要件,提出经过名称预先核准登记的设立中公司具有形式意义上的主体资格,可以以核准的名称接受包括公力型产权转移类非货币财产在内的、所有类型非货币财产首次出资;获得筹建许可证的设立中公司具有实质意义上的法律主体资格,完全可以在许可登记事项内从事民事法律行为,并具有相对独立的责任能力,其办理非货币财产出资过户登记的主体身份更是题中应有之意。在修改公司法和制定统一财产登记法时,应当对此作出明确的制度安排,在此之前,可以先由司法解释或行政规章作出规定。
其他文献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思想素质优良、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海阳县和胶南市立足实际,强化改革,各自从不同的角
为抢救性地挖掘、记录、窟传、展示浙汀老一辈革命战t存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珍贵史料和口述记忆,8月7日,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省档案局、浙江电视台、浙江
近年来我国油田开发正面临着从易开发区向难开发区,从部分高含水向全面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从储采基本平衡向严重不平衡过渡的严峻形势以及中国陆相储层的复杂性,迫使我们对
成都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引领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双加速的关键时期。60多年来,特
县级职业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规范管理,开门办学,主动参与市场,在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一、加强宏观调控,实行规范化管理 职业
本文以《辽宁省朝阳县王营子乡贾杖子金矿普查》项目为依托,目的是通过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方法分析研究以金为主攻矿种,以次火山热液型金矿、斑岩型金矿为主攻目标,研究含金矿体的
2015年3月23~27日,FAO理事会第151届会议在罗马召开。本届理事会是FAO大会第39届会议前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重点审议了经审查的《2014-2017年中期计划》、《2016-2017年工作计
1990年8月,我受命带领山东省第六批援藏教师赴日喀则地区执行援藏任务。我们入藏后认识的第一位山东人就是孔繁森。那时,他任拉萨副市长。8月16日我们一行31人从成都乘飞机抵
Steele和Aronson(1995)最早提出刻板印象威胁的概念,指出这种威胁使个体担心自己会验证所属群体的消极刻板印象。民族刻板印象威胁表现为个体行为表现下降并影响民族交往。民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是干部人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县级层面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日益突显,并逐渐成为制约人事管理工作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