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s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证明责任是刑事诉讼法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贯穿整个刑事诉讼程序。它涉及司法机关、当事人的诉讼地位,权利及义务。在职权主义刑事诉讼程序中,由于过分关注实体真实,注重法院的审理义务,公诉机关的证明责任未受到足够重视。随着我国刑事庭审方式由法官主导的审问式向由控辩双方主导的对抗制的转变,证明责任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日显重要,完善证明责任制成为我国刑事诉讼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故此,本文就证明责任进行探讨,希望有益于立法和司法实际。 全文共分为三部分,约36,000字。 本文第一部分论述了证明责任的概念和功能。文章除对大陆法系国家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概念和英美法系国家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概念进行考察外,还就我国理论界在刑事诉讼证明责任含义上的争鸣进行评述,并试图重塑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概念。文章指出,证明责任的含义与诉讼结构有关,大陆法系职权主义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包括“形式的证明责任”和“实质的证明责任”,而英美法系当事人主义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为“提供证据责任”和“说服责任”。笔者认为,刑事诉讼证明责任,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引起审判程序启动并要求法院依其主张裁判或存在对其不利之法律推定的刑事诉讼主体,必须就其主张的对定罪量刑具有决定作用的待证特定事实或者为推翻不利的推定事实提出足够证据,并利用证据对该事实或或者为推翻不利的推定事实加以证明到法律规定的程度。如不能提出证据或所提证据不足以证明所主张事实存在或推翻不利的法律推定,则遭受不利裁判之危险。提出足够数量证据的责任,称为提供证据责任。利用证据对所主张的事实加以证明或者推翻不利推定,并达到法律规定的程度的责任,称为论证责任。在功能方面,笔者认为,证明责任具有公正解决纠纷、阻止权力滥用、限制自诉权和应诉权不当行使及提高诉讼效率四个方面的功能,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第二章关于证明责任的运用,涉及证明责任的适用条件和证明标准两个问题。法官在案件待证事实真伪不明、诉讼程序用尽的条件下,将以证明责任为依据,判决承担证明责任的一方败诉。所以,“待证事实真伪不明、诉讼程序用尽”就是证明责任的适用条件。在证明标准方面,文章对 英美法系冈家“排除合哩怀疑”的证明标准和大陆块系国家“内心确信” 的证明标准进什比较分析,并结合我国现行法律规定。认为在我国刑事诉 讼中应采用“排除合哩怀疑”的证明标准。 本文第三章在概柱外国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基础上,对我国刑事 诉讼证明责任分配各学说进行述评,认为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应按照“概然 性”标准分配证明责什,即由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自诉人承担案件实 体事实方面的证明责* 被告人只有在存在不利3去律推定的条件下,才承 担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此外,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还应对控诉证据的 合法性承担证明责仟 文章最后就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提 出了几点立法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的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免受未来可能发生的侵害而事先采取预防措施,以期该预防措施在侵害发生时起到防卫作用的行为。笔者利用传统的正当防卫原理,对事先采取预防
目的应用siRNA靶向沉默人胰腺癌Capan-2细胞的hTERT基因表达,观察其对凋亡抑制基因(bcl-2)和环氧合酶-2(COX-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作为基因转染的
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南兴朝鲜族村大量的村民能够有机会从水稻种植生活中解放出来,通过外出务工获得更多种的职业体验。本文以黑龙江尚志市河东乡南兴朝鲜族村为例,在前半
肥胖症是机体能量摄入大于消耗的一种慢性能量平衡失调状态,常伴发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多种疾病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1]。当前
常规全麻诱导下双腔支气管插管可能诱发过度的应激反应,如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对于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是极为不利的。如何平抑过度的应激反应,减少其副作用是麻醉医生必
EBP——企业资源计划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综合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它代表了未来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世界上有很多企业成功实施了ERP,获得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管理
本研究首先制定了儿童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测量工具,并在此基础上,选取小学一年级41名学生,对其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可能影响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VI)及超声造影对判断颈动脉内斑块易损性的价值。方法选择35例颈动脉斑块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比较颈动脉收缩期管壁运动速度(Vs)、应变(Smax)、
基因的表达在DNA、RNA和蛋白水平上受到调控。近二十年来,人们对于RNA介导基因调控的认识日新月异,小分子RNA(small RNAs)在哺乳类动物发育和疾病发生中的调控作用受到广泛关注。
以槲皮素为对照品用荧光法测定药物银杏叶片制剂中总黄酮醇苷的含量。实验表明:Al(Ⅲ)与槲皮素作用可产生强的荧光,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后,荧光强度进一步增强。槲皮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