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p/2009 Al复合材料锻造组织及性能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b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iCp/Al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逐渐应用于航空工业。但由于尺寸的限制,超大型零件必须采用锻造工艺才能实现热加工。因此,研究分析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锻造工艺,能够为实际的SiCp/Al复合材料锻造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本文以粉末冶金态15vol%SiCp/2009Al复合材料为原始试样,在热模拟实验机上进行了热压缩实验,分析并构了复合材料的热变形本构方程和热加工图。采用得出的最佳变形参数对Ф100×100mm的块体材料进行了锻造实验,通过金相、扫描、透射、3D-XRD、EBSD以及拉伸等多种手段对未锻和锻后几组试样进行了分析,得到不同工艺下锻后材料显微组织对试样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构建了15vol%SiCp/2009Al复合材料含有Z参数的双曲正弦形式拟合的本构方程,建立了适合15vol%SiCp/2009Al基复合材料的加工图。SiCp/2009Al复合材料的η值(功率耗散效率因子)及ξ((?))值(失稳判据)的规律是相似的。在温度为520oC,应变速率为1s-1时最大而在520oC,应变速率为0.001s-1时最小。以此确定了15vol%SiCp/2009Al复合材料的热加工温度和应变速率为480oC、1mm/s。得到了锻后试样的力学性能规律。总体来讲,锻后试样的力学性能得到了广泛地提高;同变形量不同道次相同及同道次不同变形量时,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都是先上升后下降;相同总变形量时,加热次数少的力学性能好。阐明了不同锻造工艺下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特点规律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随着变形量和锻造次数的改变,显微组织对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应变诱导析出的第二相析出为主,颗粒分布和晶粒尺寸变化为辅。首先,变形量的增加会使得复合材料的SiC颗粒分布更加弥散,这将会提高材料的性能;第二,随着加热次数的增多,复合材料的晶粒逐渐小幅长大,这将会降低材料的性能;最后,明显地应变诱导第二相析出的特点使Al2Cu第二相析出规律为,随着变形量的增大θ相首先细小弥散然后少量针状析出最后针状规则排列析出的。这和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是大致相同的。
其他文献
化石能源供应的紧缺性和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迫切要求寻找一种可持续的绿色能源。氢能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具潜力的替代能源之一。电解水是一种绿色高效的制氢法,但由于电解水的两个半反应,析氢反应(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和析氧反应(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存在较高的能垒,目前电解水产氢的效率并不高。虽然Pt基和RuO2/Ir
化学链技术能够提高能量利用效率、降低氮氧化物排放,具有独特的CO2内分离特性,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转化手段。Cu基载氧体和Fe基载氧体是化学链中常用的载氧体,Cu与Fe复合可以改善Fe基载氧体的反应活性,且能抑制Cu的烧结,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DFT可以从分子层面描述载氧体自身的结构变化以及其与固体燃料之间的反应,对深入探究协同机理,设计更优的载氧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建立了煤焦模型和氧化铁团簇模型
pH响应膜是一种对外界环境pH值变化具有刺激响应和自我调节功能的智能膜。当外界环境pH值发生变化时,具有pH响应功能的聚合物发生构象变化,通过改变膜的孔径大小,影响其渗透性能。pH响应膜可以适应不同环境,作出相应的性能改变,在药物控制释放、水处理和化学阈等多个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的方法将具有pH响应性的单体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DMAEMA)接枝到聚偏氟乙烯(P
光催化产氨反应能够有效利用空气中充足的氮气,缓解传统合成方法导致的全球变暖等问题。催化剂表面受光激发产生的载流子激活N2分子中的N-N键,并与来自水的质子结合转化为NH3分子。BiOCl具有独特的层状结构、无毒、化学性质稳定等优势,但因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低、禁带宽度较大、光吸收程度较弱、比表面积较小等弱点限制了其在固氮领域的应用。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采取调控物相结构、表面形貌和构建异质结构的方式对B
随着各种玻璃陶瓷体系不断被研究完善,玻璃陶瓷已然成为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陶瓷材料之一,白榴石玻璃陶瓷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断裂韧性及生物相容性,通常被用于高性能义齿材料。但是,作为一种难加工的硬脆材料,该材料在磨削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大量的表面和亚表面损伤,严重影响材料的性能。为了提高白榴石玻璃陶瓷的精密磨削加工质量,有必要对材料在磨削过程中的材料去除机理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准静态条件下纳米压痕实验获取了
生物电极是实现生物组织与外部电气硬件信息交流的关键界面器件,其在人类大脑研究、生物电子医疗和神经义肢等科学研究领域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为匹配生物组织的拉伸特征,例如,人体肌肉具有40%的伸缩,要求电极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可伸缩性,使其在拉伸状态下具有低电阻变化率,避免因电阻变化巨大,形成低清晰度、不准确的电信号,甚至电极失效。然而,典型导电材料(金属、碳、导电聚合物等)的不可拉伸性,很难使电极在高拉伸
随着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加重,开发新型清洁能源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电解水是解决能源和环境危机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该过程可以产生清洁的氢能源,且二氧化碳排放为零。但组成水分解的析氢反应和析氧反应均需要高效的催化剂驱动。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因具有稳定可调控的结构及较多的活性表面,在电催化方向具有较大的开发前景。基于ZIF-67开发的Co基电催化剂,在保留前驱体材料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材料
在厌氧消化过程中,由产酸发酵菌群产生的丙酸、丁酸等有机挥发酸(VFAs),须由产氢产乙酸菌群将其转化为乙酸和H2后方能进一步被产甲烷菌群利用并最终被转化为甲烷,具有互营降解的显著特点。其中,丙酸是最易由产酸发酵菌群产生,却是最难被产氢产乙酸菌群进一步转化的VFA,被认为是影响厌氧消化效能和系统运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基于颗粒活性炭(GAC)可以通过构建微生物种间直接电子传递(DIET)途径促进VFA
受自然界生物马达的启发,研究出了许多人造微马达,这类微马达能够将周围介质中储存的化学能或其他形式的外部能量(如光)转化为自主驱动实现运动。目前人造微马达主要由有机高分子材料和无机硅材料以及贵金属材料制备而成,面临着生物相容性差等问题,并且现有的大部分化学驱动微马达需要不断补充过氧化氢燃料为马达提供能量,某些中间有毒副产物限制了微马达的广泛应用。因此亟待开发能实现多种生物酶有效分装及协同作用的具有良
石墨烯气凝胶是一种以石墨烯为主体,具有三维网络骨架结构的骨架材料。具有质轻、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导电性好、亲油疏水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在航空航天,电极材料,能源储存,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石墨烯片层间存在π-π键及范德华力,导致石墨烯纳米片层之间极易发生团聚与堆叠,且随着材料多孔性的提高,结构的机械性能难以避免随之降低。故在构筑石墨烯气凝胶三维网状结构的同时,如何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