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粒土细观尺度空间结构及水力学特征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的推进,大型地下工程,大型桥梁工程等一些庞大而复杂的工程不断出现,这对现代土力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土木工程建造环境的土体,需要对其有更本质更精确的认识。粗粒土的物理本质为颗粒堆积体,并非如典型固体流体一样的连续介质。以往的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土体数学模型由于和粗粒土在物理本质上不一致,限制了这些模型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本文从粗粒土为颗粒堆积体这一基本认识出发,首先对土体颗粒尺度最基本的几何特性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然后发展了一系列的颗粒堆积体构造、孔隙分割、水分在孔隙结构中散失集聚和输运的细观尺度模拟算法,通过大量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建立了颗粒基本几何特性与孔隙结构以及水力学特征之间的关联规律。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对于粒径分布的连续函数表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现实中的土体由风化破碎和地质营力输运两个关键过程生成。本文综合最大熵定理和Kolgomorov级联破碎理论,建立了颗粒破碎的一般方程,并求出了解析解;对于输运过程,根据H.Einstein泥沙随机输运理论建立随机输运水槽模型,利用元胞自动机对不均匀颗粒的水流输运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综合上述两步模型计算结果,最终给出了一个5参数的连续函数作为粒径分布的统一表达式,并通过月壤数据库和UNSODA2.0数据库对该函数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进行了验证。(2)对于不规则颗粒形态的表征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综合以往颗粒形态欧氏参数和频域参数各自的优缺点,将颗粒形态分析分成尺度分割和形态参数提取两大步。其中尺度分割采用环状(2D)和球面(3D)经验模态分解进行。对尺度分割结果利用几何测度理论提炼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形态表征参数。利用上述方法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不规则几何体形态表征体系,把以往的多个参数统一在一个体系中,并提出了几个新的参数。同时,基于经验模态分解,提出了一个简单灵活且稳定的真实形态颗粒构造方法。(3)研究了不同粒径分布不同颗粒形态的颗粒堆积规律。对于粒径分布对堆积密度的影响,综合二元堆积和几何堆积,通过解析推导给出了一个堆积密度预测的半经验公式,该推导方法适用于任何连续函数表征的粒径分布,利用离散元对此半经验公式进行了验证。对于颗粒形态对堆积密度的影响,通过综合最小势能原则和模拟退火算法,给出了一个任意形态颗粒的快速堆积算法,利用数值模拟研究了形态对堆积密度的影响,证明球度与堆积密度为二次关系,圆度与堆积密度为一次关系。(4)研究了粗粒土颗粒堆积体的孔隙结构特征。不区分孔隙和孔喉,基于三维的连续开运算,给出了一种孔隙分割算法,对不同颗粒几何特性颗粒堆积体的孔隙结构进行了孔径分布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无论颗粒几何特性如何变化,孔径分布一直稳定为Weibull分布,说明孔径分布只需要尺度参数和形状参数两个参数即可表征。本文通过多元拟合,给出了这两个参数和颗粒几何特性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5)通过细观尺度数值模拟研究了粗粒土颗粒堆积体的土水特征曲线(SWCC)。利用考虑方向的连续开运算实现了对造成滞后效应的墨水瓶效应和接触角滞后效应的捕捉,利用该方法对不同颗粒堆积体的孔隙结构进行了主吸湿和主脱湿过程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在众多的SWCC表达式中,Assouline的Weibull型方程有最好的拟合效果,本文简化了其形式。同时,给出了SWCC滞回度和颗粒基本几何特性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6)通过细观尺度数值模拟研究了粗粒土颗粒堆积体的渗透特性。采用可并行计算的格子Boltzmann方法对流体在孔隙结构的运动过程进行了超精细网格的数值模拟。本文以前面几章给出的任意分布任意形状的颗粒堆积体为计算对象,通过大量的细观数值模拟,建立了渗透率与颗粒基本几何特性之间的关系,给出了一个KC(Kozeny-Carman)公式的修正公式,该修正公式和KC公式一样准确,但包含的所有量都是工程中容易测量的颗粒基本几何参数。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流域综合治理的目标也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在流域治理过程中,不仅要满足人们对于改善居住区周边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还应满足人们对流域景观美景的需求。因此,以往流域综合治理及其治理效果评价方法已不适用现行社会、经济及人们对生活环境日益增长需求。本论文基于流域治理和景观美学等理论,以位于燕山山脉中段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树木维管形成层的分裂分化导致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的产生,决定着多年生木本植物的增粗生长。在温带地区的不同季节,树木的形成层呈现不同的活动模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循环特征。形成层干细胞在冬季休眠并且在春季恢复活动,这一周期性过程的调控在林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已有的报道对于阐明树木形成层休眠-活跃的周期性发育的内在分子机制仍不够明确。miRNA、DNA甲基化、m~6A甲基化(N~6-methy
大气气溶胶(Atmospheric aerosol)可以影响到达地面太阳辐射总量及其组分比例,从而对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态系统生产力和区域的碳收支产生重要。然而,目前气溶胶对生态系统生产力的调控机制并不清楚,因此,深入探究气溶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不仅可以全面地理解大气气溶胶的生态效应,而且有利于准确地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生产力及区域的碳汇能力。本研究在北京大兴(2006年-2009年)、顺义(
坝上高原及华北北部山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该区域开始了以农田防护林为主的大规模的防护林体系建设。针对该区域土壤侵蚀严重、防护林结构不合理、功能低下的问题,本文以典型树种防护林小叶杨纯林(Populus simonii Carr.)、樟子松纯林(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落叶松纯林(Larix principis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