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保护强度影响研究——以武陵山区18个典型村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zengb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农业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移到非农业部门,出现了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的现象,劳动力转移对耕地利用及保护造成了影响,最直接的影响是由于农业劳动力不足导致大量耕地撂荒或者土地利用粗放化,这对耕地保护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是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的体现,同时也是一个严峻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它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关系着农村的社会和谐安定和我国的粮食安全,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推进。因此,保护耕地资源有重要意义。
  同时,由于平原地区机械化程度较为普遍,农户的土地利用程度较高且差异不大,而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山区的土地利用仍然以人力为主,在农业劳动力大量转出的背景下,山区土地呈现出显著的粗放化趋势。因此,切实保护山区耕地资源成为保护国家耕地红线、保障山区粮食供需平衡的重要途径之一。
  文章以武陵山区典型村共计555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研究区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耕地数量保护、质量保护和外部性保护三个方面入手,选取8个指标(撂荒地面积、撂荒时长、单位面积化肥施用次数、单位面积农家肥施用次数、单位面积农药施用次数、单位面积除草剂施用次数、单位面积地膜施用次数、是否轮作),构建了耕地保护指标体系,同时,运用极大值或极小值标准化法、熵权法求出各指标的权重并测算出耕地保护强度值。然后,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具体情况,从住宅地形特征、家庭劳动力特征、土地经营状况、家庭收入结构四个方面,选出相应解释变量共14个,并借助Tobit回归模型分析农户耕地保护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讨论劳动力转移对耕地保护强度的作用机制。
  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研究区耕地保护强度平均水平较低,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研究区农户家庭耕地撂荒情况普遍较为严重,且撂荒年限较长,撂荒地复耕难度大。此外,少有农户采取积极的耕地保护行为,农家肥施用次数较少,进行轮作的农户家庭较少。
  (2)研究区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会减弱该地区耕地保护强度。研究区劳动力转移特征对耕地保护强度影响显著,其中,农业劳动力比重、农业劳动力平均健康状况和农业劳动力平均文化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
  (3)劳动力转移对耕地保护强度具体作用机制如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以获得更高收入和更好的工作机会,使得农村劳动力数量减少,留守劳动力多数对耕地保护政策的理解不深、新技术的接受和掌握程度不高、无法采取过多的耕地保护行为,从而减弱了耕地保护强度。
  (4)研究区兼业程度较高,且以二兼业农户居多,非农收入比重作为农户家庭兼业程度的体现,对耕地保护强度有显著正向影响。相对于务农来说,外出打工收益相对较高,能够很好地増加家庭收入,满足家庭基本物质生活需求。
  (5)研究区的样本农户家庭存在土地转入行为,对耕地保护强度的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背景下,土地流转行为可以避免土地出现闲置或者撂荒的发生,也利于农户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规模化经营。
  因此,针对上述结论,提出五点相关政策建议:
  (1)农户家庭积极采取耕地保护措施。农户家庭在主观进行耕地劳作时,应加大对耕地保护性行为的投入,例如,复耕尚可复垦的撂荒地、采用轮作种植方式、施用农家肥和无公害化肥,减少对土质及周围环境的污染,保持土地肥力。
  (2)提高兼业户家庭兼业程度。为了发挥兼业程度对耕地保护强度的正向影响,应积极提高兼业户家庭的兼业程度,农户家庭可以选择进行更高收入的非农工作,或者更长的非农工作时间。
  (3)加强农业技术推广,进行技术培训指导。相关农业部门应注重加强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使农户更充分了解农业技术信息。同时,政府还应在山区加强农机具的补贴力度,开发适应山区地形条件的微型农机,提高山区机械化程度,从而加强农户对土地的利用,复耕撂荒地,减少耕地闲置的可能。
  (4)完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例如,修整田间道路,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教育基础设施。
  (5)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地方政府应积极引导并鼓励农户依法、自愿、有偿地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土地流转;引进地方龙头企业开展规模化种植;开展并实施“能人返乡”工程。同时,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并加强监督和管理力度,使耕地流转健康有序地进行。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贫穷是全球性问题,它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要经历反贫困这一艰辛的过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并且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贫困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农村女性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农村女性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截至2016年,据统计我国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女性人口的贫困发生率为9.8%,比男性高0.4个
学位
残疾人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由于其自身的缺陷,残疾人在社会上是特殊的弱势群体。作为其中群体的儿童,残疾儿童处于更为弱势的地位。残疾儿童作为弱势群体要融入社会,需要接受更好的教育。保障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使残疾儿童接受适性教育,也是我国对于残疾儿童教育福利的长期追求。  本文通过选取安徽省残疾儿童教育福利供给为切入点,
学位
乡村聚落作为地理领域最为普遍的表现形态,是农村环境与文化信息的载体,人地关系的核心,而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及形态特征可以深刻反映区域乡村聚落选址建设的区位倾向以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对其的综合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开展的背景下,无论是分析区域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及形态特征演化趋势,还是厘清乡村聚落空间特征的影响因素,亦或是针对性地选择适合于乡村聚落发育趋势的空间优化方法,都需要对区域乡村聚落分布及
学位
草原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广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其总面积大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20%。我国草原面积将近4亿公顷,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0%以上。草原资源是陆地绿色植物资源中面积最大的再生性自然资源,并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产品与服务功能,例如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改良土壤,维持并促进物种多样性,丰富野生动植物的天然保护屏障等。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草地退化情况已
学位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高新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产业融合现象越来越明显,传统产业不断融逐渐合成为新型产业,对现代产业格局与经济发展影响深刻。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在现代化过程中向第二、第三产业渗透融合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近年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重点,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居民的旅游需求逐年增加,农业旅游应运而生,农业园区作为农业旅游的
学位
土地作为人类生存发展和生产活动的源泉与依托,在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土地质量在生态系统范围内,维持着生物的生产力、促进动植物及人类健康等。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D2008-06号文件《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技术要求(施行)》指出,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以量化土地质量,实行动态管理,为土地管理和规划提供地球化学依据,为土地可持续利用服务。其中土壤 pH 值、土壤有机碳、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