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抑郁症病因的心理学研究关注抑郁症病人自我评价的特点,主要从自我图式和自尊两大素质着手。以往研究发现,抑郁者具有不同于正常人的消极自我图式。另外,低外显自尊与抑郁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内隐自尊的提出,研究者们把内隐自尊的研究范式引入到抑郁的研究中,结果发现抑郁症病人对自我的评价并不完全是消极的。本研究试图以抑郁症病人为被试,在验证前人研究中有关抑郁者与正常人的自尊特点以及其各自的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通过诱导被试对消极事件的归因方式来影响其自尊水平,从而考察自尊与归因的关系。本研究包括两部分:研究一是对已有研究关于抑郁者与正常人自尊差别的重复验证。不同于以往研究的是,本研究采用的不是抑郁倾向者,也不是治疗后的抑郁康复者,而以30例抑郁住院病人和30个正常人为被试,使用Rosenberg自尊量表(SES)测量其外显自尊,内隐联想测验(IAT)测量其内隐自尊,旨在比较抑郁症患者外显自尊水平和内隐自尊水平与正常人的差异,探讨正常人和抑郁症患者各自的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之间的关系状况。研究二采用2(被试类型:抑郁/正常)X3(归因方式:失败内归因/失败外归因/无失败归因)两因素被试间设计。与研究一使用相同的被试,采用失败反馈任务,让被试完成一个高难度的字谜任务,随后给予失败反馈,并对被试进行不同类型的归因诱导。然后对被试进行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的重复测量。以研究一所得的外显自尊值和内隐自尊值为协变量,对结果进行协方差分析,以考察归因诱导是否能影响被试的自尊水平。本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抑郁症患者外显自尊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t=-15.104,p=0.000<.05)。(2)抑郁症患者内隐自尊水平与正常人没有显著差异,内隐自尊效应普遍存在(t=.844,p>0.05)。(3)抑郁症患者与正常人的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组合方式不同:抑郁组被试的内隐自尊水平显著高于外显自尊水平(t=.526,p=0.002<.05),正常组被试的外显自尊水平显著高于内隐自尊水平(t=-3.355,p=0.002<.05)。(4)失败任务中的归因诱导对抑郁症患者和正常人的自尊并未产生显著影响(F=.174,p=.8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