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氮耦合对小豆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enr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豆是主要的食用豆类作物之一,针对小豆传统栽培模式中水肥管理粗放的问题,于2020年6月到10月,在河北省巨鹿县河北农业大学试验站点开展大田试验,对小豆水氮调控进行了研究。根系是作物生长与土壤互通的直接器官,并且豆类根系具有固氮作用的特性,考虑到大田试验取根不完整,结合小豆直根系、主根不发达以及根系主要分布在地下1 0~20 cm的特点,于2021年6月到9月在河北保定河北农业大学试验站点通过盆栽试验着重研究了水氮耦合条件下对小豆根系的影响。大田试验设计为:灌溉方法采用畦灌,以对照小区W3N2田持75%时进行灌水,直至灌到田持95%,灌水量记为I0(W3),常规施氮量为I(N2);4个灌水水平为W3(100%I0)、W2(70%I0)、W1(40%I0)、W0(不灌水);4 个施氮水平为 N3(130%I,104kg/hm2)、N2(100%I,80 kg/hm2)、N1(70%I,56 kg/hm2)、NO(不施氮);盆栽试验设计:灌溉方式采用称重法,以对照小区W3N2田持75%时进行灌水,直至灌到田持95%,灌水量记为I0(W3),常规施氮量为 I(N2);4 个灌水水平为 W3(100%I0)、W2(70%I0)、W1(40%10)、W0(不灌水);4 个施氮水平为 N3(130%I,0.26 g/kg)、N2(100%I,0.2 g/kg)、N1(70%I,0.14 g/kg)、N0(不施氮);氮肥分为底肥和追肥,氮肥为底肥70%,开花初期追氮肥30%,共16个处理,每个处理三个重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大田生长生理指标表现为:随着小豆生育进程的推进,其株高表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茎粗和LAI随着生育进程表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不同处理下小豆的株高、茎粗和LAI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均表现上升的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收获时小豆的地上部分生长指标在充分灌溉(W3)条件下,N2施氮量处理表现最大值,在亏缺灌溉(W2)条件下,N3施氮量处理表现最大值,影响小豆株高和茎粗主要因素为施氮因素,影响LAI的主要因素为灌水因素。小豆的SPAD、Pn、Gs、CO2int和Tr均在W3N2(施氮量为80 kg/hm2,灌水量为103.13 mm)处理表现最好。灌水因素为影响小豆SPAD和Pn的主要因素,施氮因素为影响小豆Gs、CO2int和Tr的主要因素。(2)大田地上部分干物质指标表现为:小豆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施氮因素,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灌水量和施氮量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荚后干物质积累量、同化贡献率和茎叶物质转化率最大值均为W3N2处理,荚后干物质积累量的最大值为54.92 g,比其他处理增加了 13.8%~66.1%,同化贡献率最大值为73.38%,其他处理相比增加了 1.6%~12.1%,茎叶物质转化率最大值为12.99%,比其他处理增加了 1.7%~50.0%。地上部分干物质氮素积累最大值为W3N2处理为148.10 kg/hm2,影响小豆地上部分干物质氮素积累量的主要因素为灌水因素。(3)大田耗水、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表现为:全生育期耗水量和耗水强度最大值为W3N2处理;产量最大值为W3N2处理2642.96 kg/hm2,比其他增加了9.14%~47.5 1%,其次是W2N3处理,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为施氮因素;小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值为W3N2处理为0.68 kg/m3,比其他处理增加了 7.35%~32.35%;氮素利用效率最大值为W0N3处理为21.36 kg/kg,偏肥生产力和氮素回收率最大值均为W3N1处理,最小值为W0N3处理。(4)盆栽根系生长指标表现为:小豆的总根长和根的平均直径最大值为对照处理W3N2,最大根长的最大值为W2N2处理为42.367 cm,比对照处理(W3N2)增加了 2.12%,比空白处理(W0N0)增加了 12.12%,根系投影面积、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最大值均为W3N2处理,比其他处理增加了 0.14%~6.89%、4.22%~20.28%和10.30%~30.33%,施氮因素为影响小豆根系生长指标的主要因素。(5)盆栽地下干物质积累以及产量表现为:根系干重在W3N3为最大值为1.51 g,其次是W3N2处理为1.46 g;壮苗指数最大值为W2N2处理为3.525,比其他处理增加了 2.84%~60.80%,不同水氮处理对于根冠比没有显著性影响,施氮为影响小豆地下部分干物质积累量的主要因素;地下部分干物质氮素积累最大值为W2N2处理为31.24 kg/hm2。单株产量最大值(W3N2)为11.86 g/株,比其他处理增加了18.30%~86.76%,其次是W2N2处理,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为灌水因素。综合考虑小豆的生长生理、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等指标,W3N2(100%I0,100%I)处理为适宜的水氮管理方案。
其他文献
随着水肥灌溉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果园水肥灌溉模式正向智能化方向转变。通过应用传感器技术、智能算法和云平台技术等方法,实现作物按需灌溉,改进装备智能化水平,能够有效提高水肥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环境友好型发展。本文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为目的,结合国内农业发展中灌溉施肥实际需求,进行了基于改进蝙蝠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Improved Bat Algorithm-Extreme Learning Machi
学位
随着羊只养殖业的发展,集约化、数字化、绿色化和精细化已成为羊只养殖业的主流发展方向。而要实现羊只精细化管理,羊只个体身份识别技术就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并且个体身份识别技术在羊只育种、疾病防控、智能检测跟踪和肉制品质量监管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深度学习技术地迅速发展,基于面部特征的羊只个体身份识别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本文以绵羊面部特征为基础,设计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绵羊面识别算法。本文主要工作
学位
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电气化政策背景下,分布式清洁能源的建设和利用成为农村电气化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农村地区地域广袤,资源丰富,为分布式清洁能源的大力发展提供了契机。近年来,分布式能源的数量不断增加,但分布式电源具有机组容量小、工程数量多、分布较广等特点,提高分布式清洁能源的就地消纳水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微电网是解决分布式能源消纳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伴随着农村微电网数量的增加和电力体制
学位
随着我国苹果等落叶果树矮砧密植栽培模式的快速发展,对果园机械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果园作业平台作为重要的果园机械装备之一,可满足果农的修剪、疏花、采摘、运输等作业要求,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目前果园作业台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工位少、舒适性差等问题,影响作业效率。本文利用人机工程学对果园作业平台驾驶操作和作业工位进行设计和优化,提升平台使用的方便性、舒适性。通过查阅文献和调研果园田间,收集现有果园
学位
玉米田间杂草是影响其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除去杂草、达到减少除草剂施用量的目的,结合除草作业环境和玉米种植特点,设计了一款机械化学复合式玉米除草机,该机具的机械除草装置和化学除草装置可分别对玉米行间和苗带杂草进行清除。通过理论分析、虚拟样机设计、软件仿真优化、田间试验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对机械化学复合式玉米除草机结构及工作性能进行了优化设计。对玉米种植模式及玉米苗、杂草物理参数进行测定,结合农艺要
学位
机械化起收苗木是实现苹果成品苗高标准生产的重要措施,能保证苗木根系完整、规格一致。针对现有起苗机在作业中存在的土壤残留较多、根土分离难、收集苗木费力等问题,基于矮化苹果苗木培育模式和成品苗根系结构,分析苹果成品苗木根系固土机制,建立苗木根土复合体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清土方式土壤破碎机理及力学特性,为根土分离机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仿真优化及试验研究,以期获得更好的清土效果,实现省力化苗木收集。通
学位
随着我国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的快速发展,果园生草技术得到广泛推广。为了维护控制生草长势,适时刈割成为现代果园一项重要的作业环节。目前,果树行间割草机得到广泛应用,但对起垄栽培且未铺园艺地布的垄面株间草体的处理,还多依靠人工刈割或喷洒除草剂,十分耗时费工。对垄面生草避障刈割机构进行研究,为实现果树株间机械化割草提供理论和技术,以降低用工成本,减轻劳动强度。通过对矮砧密植苹果园的实地调研,掌握了苹果起
学位
扇贝是一种集食用、药用和滋补为一体的重要水产品,对其高值化利用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新鲜、无损是提高闭壳肌经济价值的先决条件,扇贝收获期短,上岸后需要快速处理,自动化无损开壳成为全产业链的瓶颈问题。本文从扇贝的微观结构和生物学特性入手,提出了一种基于红外热源的鲜活扇贝无损开壳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理论可行性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对红外加热技术在扇贝自动化加工领域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电子显微镜对
学位
我国城镇应用较为普遍的污水处理工艺存在处理费用较高,工艺装置复杂等问题,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农村地区,因此,需要探索适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效果佳、低能耗、易管理的污水处理工艺。本文在综合国内外生物滤池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基础上,选择多面空心球、砾石、牡蛎壳、组合式填料和粉煤灰陶粒等五种填料构建五种生物滤池试验装置,用以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水力负荷、生物滤器进水停歇时间、硅藻土投加量对装置运行的影
学位
皂荚米即皂荚籽的外胚乳,是天然的滋补营养品,通常采用青荚期人工剥离方式获取,而高人工成本致使皂荚米价格长期居高不下,阻碍了皂荚米产业的发展。人工剥离皂荚米,存在采收期短、不耐储存、易霉烂等问题。针对上述行业现状,设计一种皂荚米剥离装置,对促进皂荚米产业化、机械化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选定耐储存的成熟期皂荚籽为试验对象,研究皂荚米的剥离工艺:通过对比碾压、烘烤后碾压、蒸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