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窑生料温度对物料反应特性和煅烧系统温度场分布的影响

来源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ylyly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分解工艺已是目前水泥熟料煅烧工艺的主流,但在回转窑内仍然存在物料部分分解和升温的“热瓶颈”。如何消除这一传热与需热的矛盾,是熟料煅烧工艺进一步发展的方向。若在目前预分解工艺入窑生料温度小于900℃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预分解窑尾系统的预烧功能,利用悬浮态的高效传热、传质优势提高入窑生料温度,将有望加快入窑物料的固相反应和烧成反应过程,将有助于熟料产量的大幅度提升。通过文献分析和理论计算,定量阐明了提高入窑生料温度对熟料煅烧系统产量的影响,并且发现提高入窑生料温度对窑产量的提升效应比提高入窑生料分解率更为显著。通过煅烧条件的对比模拟,研究了入窑生料温度对熟料物理化学反应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1100℃附近悬浮煅烧下,碳酸盐矿物新生物相活性可达到最高,约为900℃下煅烧产物活性的1.311.45倍。入窑生料温度由900℃升高到1000℃,固相反应速率加快约十倍(C2S为2.610.7倍,C3A为2.010.0倍,生料为2.8倍);若进一步提高反应温度到1100℃进行,固相反应速率加快约二十倍(C2S为9.019.3倍,C3A为2.726.6倍,生料为4.0倍)。若能保持更高温度和/或更高分解率的入窑生料进行烧成反应,熟料形成反应速率将有较大提升。为掌握入窑生料温度对窑炉系统热工特性的影响,基于煅烧窑炉的传热、传质、动量传递和化学反应过程的分析,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研究其温度场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当窑尾喂煤比例由60%提高到70%时,入窑生料温度可从886℃提高到1070℃。当入窑生料温度为1070℃时,采用L/D较短(L/D=10)的回转窑,其烧成带能够形成更为稳定的温度场,其物料最高温度比入窑生料温度为886℃的情况下高80℃,其高温区域(>1450℃)长度增长了1倍。为预烧成工艺的进一步工程化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初步分析了入窑生料温度提高后对预分解工艺的关键热工设备(旋风预热器、分解炉、回转窑)的影响。研究发现入窑生料温度提高后,分解炉的设计需满足提高料气停留时间比tm/tg、延长物料停留时间的要求,并能满足煤粉的充分分散与良好燃烧的需求;C6旋风预热器的内筒可采用陶瓷内筒等技术措施;回转窑的设计可采用“大斜度、大直径、小长径比”的方案;配料可采取“两高一中”的方案,并能更好的适应易烧性较差的生料。通过系统研究认为在目前的预分解窑工艺基础上,可望将入窑生料温度提高到10001100℃。综合分析,当窑尾喂煤比例控制在70%时,入窑生料温度可达1070℃,入窑生料分解率达97.1%,此时产量增加95%,熟料理论热耗降低53.0 kJ/(kg·cl),熟料形成工艺热耗减少236.1 kJ/(kg·cl),热效率提高3.6%。
其他文献
据对全省17个价格点监测结果显示,今年一季度畜产品价格全面下降,其中,活猪、猪肉和鸡蛋价格累积降幅超过了10%。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价格持续上涨。猪粮比价由1
IL-24是IL-10家族的一种细胞因子,具有多种抗肿瘤功能。研究发现,IL-24能够通过多种机制有效增强肿瘤化疗敏感性,同时不损害正常细胞、无明显毒副作用。IL-24的应用可为克服
<正>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生产,消除贫困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打响了一场脱贫
石蜡微驱动器是利用石蜡受热膨胀而产生驱动的一类新型微驱动器,具有驱动力和驱动位移大,成型工艺简便、成本低廉等优势,在微驱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目前,限制石蜡
采用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过程安全中心(AIChE/CCPS)的物理爆炸模型,对某一例压缩机爆炸事故进行了腔体内爆炸压力分析,并用爆炸碎片碰撞人体受到伤害的标准进行了比对分析。分析结
文章尝试从分层式学分制入手,把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分为新教师培训、经验教师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三层,并在此基础上对每一层提出培训目标、培训内容与要求,旨在找到一条破解中
听力理解的能力是语言使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从事交际活动所用的时间中,9%用于写,16%用于阅读,30%用于说,而45%则是听。听在日常交际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在英语教学中,听力
5月24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第79届年会通过决议.认可我国为无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简称“牛肺疫”)国家。据中国驻0IE代表、农业部兽医局局长张仲秋介绍.本次OIE世界代表大会共对包
随着《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发布和实施,高校正在快步推进数字化校园和智慧校园建设进程,无论是在教育、教学,还是行
自《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