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PO4/Li4Ti5O12锂离子电池体系电化学及安全性能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ei4833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离子电池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正负极材料的不断更新使其具有了强大的市场适应力和成熟的制作工艺。LiFePO4材料因低价环保的特性,作为正极材料市场占有率逐步扩大。本文以LiFePO4正极材料为基础,主要研究了石墨和Li4Ti5O12两类负极材料对于液态软包装LiFePO4电池电化学性能及安全性能的影响。(1)通过适宜工业化应用的固相烧结法制备LiFePO4材料,采用包覆与共混两种方式添加导电碳,并应用于生产线制作工艺。提出导电碳与正极活性物质的接触方式是正极电化学性能是否可以有效发挥的重点,认为导电碳粒径减小对于电池低倍率性能有提升作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活性物质与电解液的接触,不利于高倍率充放电。(2)以LiFePO4为正极,石墨为负极,首次自行设计并制造403562型液态软包装LiFePO4/石墨锂离子电池,通过多种工艺改进将LiFePO4电池生产的特点和难点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采用基本统计方法探索电池工艺与电池性能的关系,探求LiFePO4/石墨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工艺与LiCoO2/石墨体系的异同点,以现有的LiCoO2/石墨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为基础,以改良的方式提高LiFePO4/石墨体系电池的容量密度、能量密度以及生产成品率。(3)对403562型液态软包装LiFePO4/石墨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探求在实际应用中电池行为与使用诉求之间的差距,认为石墨负极材料对于电池充放电稳定性和安全性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次自行设计制造4050140型液态软包装LiFePO4/石墨锂离子电池,对电池安全性能特别是过充性能进行研究。(4)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Li4Ti5O12材料,探求简化和低成本的Li4Ti5O12粉体生产工艺模式。首次自行设计制造4050140型液态软包装LiFePO4/Li4Ti5O12锂离子电池,研究了LiFePO4与Li4Ti5O12的配合问题以及LiFePO4/Li4Ti5O12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首次对软包装LiFePO4/ Li4Ti5O12电池安全性能,特别是过充性能进行研究,并考察了负极过量率、电池隔膜类型等因素对于电池安全性能的影响。认为Li4Ti5O12合理的脱嵌锂平台位置减少了电池内部副反应的发生,有利于电池充放电稳定性,另外,Li4Ti5O12材料在脱嵌锂过程中较小的形变以及较高的锂离子扩散速率可有效避免电池在滥用条件下电极表面的锂金属电沉积现象,避免起火爆炸等热失控现象发生。
其他文献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了web2.0时代的来临,而手机移动终端的普及也带动着移动社交网络(Mobile Social Network Service)快速发展壮大。地图岛系统是一个在移动无线环境下的
<正>被认为是未来革命性材料的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通俗地描述,它就是石墨的单原子层结构,石墨烯一层层
目的:研究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APK)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通路在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hormone-refractory prostate cancer,HRPC)PC-3细
四角蛤蜊(Mactra quadrangularis Deshayes)为我国沿海常见滩涂贝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各海区。因生长速度快,肉细嫩、味鲜美,是我国颇有养殖前途的贝类之一。本文主要以无棣沿海
松辽盆地为中国北方大型内陆盆地之一,总面积达26万平方公里,它位于中亚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带的东延部分,在盆地的发展过程中,发育有含油气建造,含煤建造和杂色陆相碎屑岩建造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和实施,给幼儿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我们必须认识到,只有充分尊重和重视这一年龄段幼儿的生理、特征,才能够有效的帮助和引导他
地域性是建筑的基本属性之一。当今世界,在全球化迅速蔓延的背景下,新技术和新材料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造就了文化的日益趋同和建筑特色的消隐。在这种情况下,地域思想又
传统的数字化测图技术,除过程相对复杂外,还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参与测图的技术人员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均要求很高,作业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求足够细心,避免出错,最终成
碳质中间相由于其原料丰富、价格低廉、含碳量高等优点而被看作炭材料的优质前驱体,其中前驱体的内部结构对炭材料的最终结构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原材料与制备条件决定了
本文通过初中《生物学》中"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一节的教学阐述了图像图表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