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压测量的井底压力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

来源 :西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钻井过程中,井底压力监测技术是保障安全钻井的关键技术之一,准确掌握井底压力的大小,是提高井底压力的控制精度,确保钻井施工作业安全的关键因素。现有,监测井底压力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随钻测量仪器PWD(Pressure While Drilling)对井底压力进行井下实时测量;另一种是采用钻井过程中的水力学模型及相关参数计算井底压力。目前,多采用PWD井下测量仪器测量井下数据。国外在PWD技术方面的研究比较成熟,贝克休斯、哈里伯顿、斯伦贝谢等公司都研发了自己的PWD产品。尽管使用PWD测量仪器能够快捷、安全的测量井底压力。但是PWD造价及服务费用相当昂贵,而且井下作业时,会由于高温、高压等状况,导致井下上返数据失真、数据无法成功上返及PWD无法正常工作等问题。相较国外对钻井作业过程中井底压力监测技术的研究比较成熟,目前,国内对井底压力监测技术的研究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利用地面采集参数解决PWD测量仪器使用过程中的故障,实现利用地面仪器精确监测井底压力成为国内钻井技术发展的关键。因此,本文在充分调研国内外井底压力监测技术的基础上,对井底压力监测机理及监测方法深入研究,提出一套基于立压测量的井底压力监测校核方法,并开发集成了配套监测系统。具体研究任务如下:1.通过广泛调研国内外文献研究了目前井底压力监测方法,设计开发了一套常规钻井过程中井底压力监测与校核系统,集成配套硬件系统与相应数据库系统,实现了常规钻井作业过程中井底压力的实时监测与校核,确保施工现场安全高效作业;2.通过分析现有井底压力监测方法的优劣性及适用性,建立了井底压力监测模型,并利用数据挖掘算法建立了相应井底压力修正模型;3.基于常规钻井作业的施工工艺与配套装备,设计并开发了配套的数据采集系统,实现了集综合录井仪、PWD测量数据为一体的数据同步采集与融合的功能;4.结合井底压力监测模型完成了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并结合监测模型数据需求,完成数据采集系统硬件与软件设计与开发,建立井底压力监测配套数据库系统,为保证钻井施工安全提供数据支持;5.基于建立的井底压力监测模型及建立的配套数据库系统进行了系统软件设计,最终完成了一套完善的井底压力监测与校核系统,通过现场13 口井应用,结果显示:系统运行稳定可靠,监测效果良好,满足设计要求,具有良好的现场应用前景。6.本文设计并开发的井底压力监测与校核分析系统,既可以解决PWD测量数据无法正常上返数据或传输数据失真的问题,又可以在无PWD情况下利用设计的井底压力监测与校核系统监测井底压力,保证现场施工安全。
其他文献
气体螺杆钻具作为气体钻定向井和水平井的新型井下动力钻具,其结构性能直接关系到气体钻井作业的工作效率,而现有气体钻井螺杆钻具由于气体是可压缩性介质,使得其在工作过程中输出扭矩值低且转速和扭矩输出不稳定,造成出现钻具憋停、释放后又高速转动的“飞车”现象,导致其性能差、寿命低,不能稳定可靠、高效安全地进行气体钻井定向钻进。因此,研究设计一种新型气体螺杆钻具对气体钻水平井和定向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
随着可开发的常规油气资源日益减少,近年来以页岩气为代表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在北美地区能源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其目前已成为美国国内主要的天然气来源。在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储量虽然十分可观,但是其储层通常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采用常规开采技术难以实现经济效益。水力压裂技术作为一种增产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页岩气开采,不仅能有效增加页岩气的年总产量而且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然而与之相伴的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因
学位
唐代信息传递方式较多,有榜文、布告、露布、诗歌等,但随着唐朝中后期,地方藩镇势力变大,节度使对有关朝廷的信息需求剧增,而朝廷常规的信息载体不足以满足节度使的信息需求。因此,新的信息传递载体,进奏院状随之应运而生。进奏院状于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产生,一直沿用至五代,它是地方藩镇获取朝廷信息重要且有效的方式,对各地方藩镇而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进奏院状还可以为朝廷下传诏令,是沟通中央和
学位
学位
本文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和沉积岩石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在充分运用现有的钻井、测井、录井等资料的前提下,通过多种研究手段,对辽河西部凹陷曙光地区沙河街组四段的层序地层划分、岩石学特征、沉积相类型及沉积相展布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根据曙光地区现有的大量钻井、测井等资料,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详细的地层层序划分与对比,将沙四段地层划分为一个三级旋回层序、两个四级旋回层序以及四个五级旋回层序。并且,在
学位
学位
舆论是公众对社会现象表达的意见、态度、情绪、信念等的综合体。舆论的分布十分广泛,它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发挥着强大的影响力。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革命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均发生了深刻变化,舆论传播机制也发生了颠覆性变革,国内舆论生态格局与国际舆论环境空前复杂,舆论一旦失控,民众思想陷入混乱状态,将对国家政治稳定与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基于此,本文对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