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典型脂肪肝的CT、MRI诊断和鉴别诊断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ingzhe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课题搜集了37例CT上不典型脂肪肝和26例需与之鉴别的不典型肝内占位性病变,阐述不典型脂肪肝的CT、MRI表现,分析其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从而对其检查方法的优选进行总结,并探讨不典型脂肪肝的发病机制,提出脂肪肝新的影像学分型。 材料和方法 本课题搜集CT平扫上表现不典型的脂肪肝37例,并分为三个组,其中,“肝岛”组16例,局灶性脂肪肝组9例,不均匀脂肪肝组12例。37例中有28例行动态增强CT扫描,24例行MRI平扫,其中包括GRE同、反相位序列,2例行Gd-DTPA增强,5例行SPIO增强扫描。在同时搜集的26例不典型肝内占位性病变中,海绵状血管瘤8例,HCC15例(其中2例为小肝癌),胆管细胞癌、肝转移瘤和FNH各1例。 结果 在平扫和动态增强CT三期扫描中,37例不典型脂肪肝中的脂肪变性区与周围正常肝组织比较均为相对低密度区,且两者的平均密度差值在三组病例的CT平扫和三期动态增强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24例行MRI平扫的共34个病灶(“肝岛”病例中的“病灶”指的是“肝岛”区)中,有22个在T1WI和T2WI上均为等信号而不能辨认,反相位像上,与周围正常肝组织比较脂肪变性区均有目测可见的明显信号下降;2例行Gd-DTPA增强后在T1WI上均呈等信号而未发现病灶,5例行SPIO增强检查,病灶区在T2WI上与周围肝实质的信号对比均与平扫相似。不典型肝内占位 颀十研咒主学世衫义 性病变经动态增强CT和MRI平扫,多数出现特征性的表现,几例不典型的 HCC及小血管瘤经Gd-DTPA和SPIO增强才能做出定性诊断。 结论 对于不典型脂肪肝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价值的征象包括:①各种类 型的不典型脂肪肝均有各自典型的好发部位,且边缘常不清楚:②*T平扫和 动态增强检查,不典型脂肪肝中脂肪变性区的密度始终低于正常肝组织,且 两者的密度对比也始终无明显的差异:③在MRI平扫上,多数病灶呈等TI 等TZ信号而不能辨认,其余病灶在TZWI上也多无清楚的边界,反相位像上, 目测脂肪变性区均有明显的信号下降:④*个***A和卯IO增强扫描在不典 型脂肪肝的鉴别诊断方面可能有较高价值。依据这些CT、NIRI表现特征, 本课题提出了对CT平扫表现不典型脂肪肝的优选检查程序。在不典型脂肪 盯的发上机制方面,肝脏的“第三重血供”起着重要作用,而胆囊静脉系统。 胆管旁静脉系统和腹壁-附脐静脉系统与1、IV段的“肝岛”和局灶性脂肪肝 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脂肪肝的分类方面,我们依据脂肪肝的病变部位、 形态、累及范围及CT平扫诊断的可能性,并结合发生机制提出新的脂肪肝 分类,即分为典型脂肪肝和不典型脂肪肝两类,其中前者包括弥漫均匀性和 非弥漫性均匀性脂肪肝,后者即包括本课题中的三种情况,即“肝岛”、局 灶性脂肪肝和不均匀脂肪盯。
其他文献
随着国内建筑智能大厦的兴起和人们对电梯的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电梯群的优化调度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电梯群调度上已提出了模糊控制法、神经网络法等多种应用到实际中
综述了用固体酸催化生物质制备乙酰丙酸酯的研究成果和动态,主要阐述了用固体酸作催化剂制备乙酰丙酸酯的3种方法(即乙酰丙酸酯化法,生物质直接醇解法和糠醇醇解法),并对3种
目前,我国已经安装运行了两套500kV串补装置用来提高线路输送能力,但都是从国外直接引进的成套设备。 无论是常规串补还是可控串补方式,MOV限压器都是其电容器组的基本过电压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它影响消费者心理感知和判断,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和购买数量的重要因素。影响消费者对商品价格产生心理反应的有个人、专家、商品、环境以及社
混合智能系统作为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首先,回顾了混合智能系统的发展历程,并以此为基础重新给出了混合智能系统的定义.接着,从理论和实际
纵观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历史,它主要经历了三代:第一代,传统模拟视频监控系统;第二代,基于硬盘录像机的视频监视系统;第三代,基于信源压缩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目前,第一代系统已经占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芪枳合剂对脂肪肝大鼠的治疗效应,探讨其药效学机制。 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和白酒灌胃,经8W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用芪枳合剂治疗4W,并与东宝肝泰进行对比,观测
通过对铅酸蓄电池结构组成及工作特性的分析,比较了铅酸蓄电池剩余容量的相关参数,开发出OCV法铅酸蓄电池剩余容量在线检测系统。该系统由8031单片机、并行I/O接口和数据输出
针对激光干涉条纹间距难以精确测定的问题,文中提出了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精确测定条纹间距和激光波长的方法,介绍了测量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测试结果。
随着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和高速大型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集成电路和计算机内的热流密度很快地增加。CPU从较早期的Intel 386SL、Intel 486SL、Intel DX2、Intel DX4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