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过氧化氢/亚铁工艺去除次磷酸盐的效能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工业含磷废水的违规排放造成的水体富养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工业含磷废水中的次磷酸盐更是很难处理。臭氧/过氧化氢/亚铁工艺对于次磷酸盐的氧化具有氧化效果好,运行成本低,反应器易于维护等特点,是处理次磷酸盐废水的有效手段。本课题在反应器结构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优化,创新性的引入文丘里射流器增大臭氧与试验废水的混合效率,促进了臭氧在水中更快更多的分解羟基自由基。针对臭氧浓度、过氧化氢投加量、硫酸亚铁投加量、硫酸亚铁投加时间等影响臭氧氧化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响应面法分析。根据试验结果表明臭氧/过氧化氢/硫酸亚铁的最佳参数为臭氧浓度100%,过氧化氢投加量为2ml/L,硫酸亚铁投加量为140mg/,硫酸亚铁投加时间为30min,反应时间为1小时。在最佳参数下,次磷酸盐的氧化效率最好。但将臭氧/过氧化氢/亚铁工艺应用到实际的废水中时,却发现氧化的效率并不是那么好,这是由于实际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聚丙烯酰胺,影响了臭氧催化氧化的进程,导致实际废水中的次磷酸盐并不能够被全部氧化。因此通过实验得知分子量越高的聚丙烯酰胺对于次磷酸盐氧化效率的影响越大。紧接着使用聚丙烯酰胺配成实验用水,来测定无机絮凝剂对于聚丙烯酰胺的去除效率以及哪种无机絮凝剂去除的效果好和无机絮凝剂的最佳用量,得出使用聚合氯化铁处理的聚丙烯酰胺效果要远远高于其他几种无机絮凝剂,在聚丙烯酰胺浓度为200mg/L时,聚合氯化铁的最佳用量是400mg/L。因此,在实际废水的处理中,首先应用过量的聚合氯化铁处理实际废水中过量的聚丙烯酰胺,去除掉聚丙烯酰胺后,再经过臭氧催化氧化得到了很好的结果,总磷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9.28%。最后对实际项目成本进行了分析,得出以1立方米的水为计量单位,前期需要投入固定成本4至6万元,后期运行成本为11元/立方米。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控制系统日渐变得复杂,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s,CPS)正在迅速发展,并且变得越来越普遍。这类系统通过传感器网络自我监控,通过分层架构进行通信,最重要的是可以进行自治,从而促成网络和物理组件之间的复杂集成和交互。未来世界万物的互联互通必然需要信息物理系统具有更高的开放性,而更高的开放性则必然导致更高的潜在安全威胁。一旦针对信息物理系统的攻
低碳贝氏体钢是现代冶金技术发展的一个成果,它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被广泛应用于跨海桥梁,海洋平台和各种工程机械等领域,很好地满足了国民经济建设的需求。而对于其中的厚规格/超厚规格结构钢,由于目前轧制条件和冷却工艺的限制,往往难以得到理想的全尺寸厚度均匀的低温贝氏体组织。本文从贝氏体相变晶体学的角度出发,确立合金成分、TMCP工艺与贝氏体相变变体选择行为的关系,寄希望于建立以大角度晶界调控为目标的合
随着城市经济不断的更迭发展,与之密切相关的城市物流业也处在日新月异的成长过程中。在城市未来的用地空间布局中,物流用地在其中所占的比例也会变得越来越大。物流业的不断更迭与发展,在促进全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国民生产总值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沈阳市经济区的改革发展过程中,随着辽宁省沿海经济地区的改革开放,以及沈阳的经济区位一体化和城镇化建设,沈阳市物流业的也在不断的更迭发展。在此
随着特殊环境应急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其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工作装备是应急机器人作业的核心部件,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工作过程的灵敏性,反映了应急机器人的工作性能。因此,对应急机器人作业装备进行设计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应急挖掘机器人展开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应急挖掘机器人设计要求和设计标准,建立作业装备三维实体模型,并对主要作业装备三节机械臂和复合挖斗进行设计分析。挖掘是应急挖掘
蚬因其丰富的营养与药用价值,一直深受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韩国民众的喜爱,是我国重要的渔业资源。近年来,过度捕捞与生境破坏等因素导致蚬资源日益衰退,亟待对其资源进行科学评价研究和有效管理。本研究分别从形态、性别、倍性、精子形态和遗传多样性五个方面对湖南沅江鼎城区江段的蚬资源进行种质研究,从而提供科学管理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沅江蚬的外壳均呈现黄棕色(n=144),而内壳珍珠层有白色(n=60)和
单晶高温合金具有优异的高温性能,在高温和复杂应力的环境下长期保持高稳定性与可靠性,是先进航空发动机热端零件的首选材料。磨削加工作为一种精密加工的手段,通常被用于零件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可以获得微米、亚微米级的加工精度。将磨削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单晶零件加工上,可以改善单晶零件难加工的现状。目前,尚缺少航空发动机单晶零件磨削研究的有关报道,许多基础理论问题和关键工艺技术亟待解决和研究。本文针对航空发动机
TiAl合金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及高抗蠕变性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较差的热塑性和本征脆性却始终制约着TiAl合金的发展。合金化引入具有较多滑移系的β相是改善合金热塑性的有效方法。然而,β相在低温时有序化为硬脆的β0相,不利于合金的室温塑性。因此,引入高温β相的同时控制室温β0相含量成为改善合金性能的关键。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和晶格动力学方法,计算Ti-Al-M(M=V、Cr、Mn)的声
镁合金作为目前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在汽车交通、航空航天及电子产品等领域拥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然而,较差的耐腐蚀性能严重制约了镁合金的大规模应用。除了常见的温度、应力等物理因素,环境中的微生物同样会对镁合金及其防护涂层的腐蚀失效产生影响。本文探究了铜绿假单胞菌对AZ91D镁合金及微弧氧化涂层腐蚀行为的影响,并探讨了影响机制,丰富了镁合金在微生物腐蚀领域的研究。本文通过浸泡试验及腐蚀电化学试验,对比了
以五种及五种以上元素为主元的高熵合金打破传统合金的设计思路,具有高熵效应、迟滞扩散、严重的晶格畸变及“鸡尾酒”效应等特性。目前,已有的难熔高熵合金大部分昂贵且密度高,不利于工业的应用;另外,现有的高熵合金大多数不具备拉伸塑性,因此亟需解决高熵合金存在的密度高、塑性差等缺点。为开发新型高温结构材料,本文采用真空电弧熔炼制备以难熔金属元素为主元的Ti-Zr-Nb-V-Al的高熵合金,研究Al、Ti、Z
本文以藏传佛教后弘初期的波罗艺术风格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艺术学理论的研究方法,主要研究11至13世纪的藏式波罗艺术图像,总结这一特定艺术风格的图像构成,探讨图像背后的历史、地理、宗教交流等因素。首先从波罗王朝的艺术出发,寻找后弘期藏式波罗艺术的风格来源,波罗王朝的艺术风格由笈多式印度古典美学的沉静逐渐走向巴洛克式富于装饰的特征,并向世俗倾斜,体现了当时印度社会的审美观念。由于当时印藏在地理和宗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