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新发现文学、史学遮蔽之下的传统教育理论和方法,具有重振对传统文化的信心,获得更强教育话语权的作用。韩愈“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思想,既是宏观的教育理念,又是具体教育行为的原则和方法。同时,研究它可以带动对课堂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理解、研究和反思。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和调查法,跨越古今中外,希望在一个尽可能全面的视界中展示韩愈这一教育思想的广泛适应性和生命力。韩愈的个人经历和性格形成,从心理学层面揭示其思想具有的普世价值。他当时的种种举措无非是为振兴唐朝,客观上则代表了乱世中如何维护社会安定并促进其发展进步的思考。“传道授业解惑”思想同样体现了韩愈为实现社会教化而努力的入世态度。韩愈以正统儒家的卫道者自居,他的教育思想体现了儒家的教育传统并有所发展。本文先纵向勾勒,从《易经》、《礼记》、《论语》、《墨子》、《管子》、《荀子》、《学记》、《中说》等韩愈以前的经典中寻找“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思想的源头、轨迹,同时又从横的方向与同时期的著名的西方教育名著作简要对比,指出韩愈这一思想的世界性的意义。进一步指出,韩愈说的“道”,就是传统儒家用以修己治人的仁义,“传道”就是宣扬儒家的政治理想及其实现途径;“业”乃“道”的载体,韩愈的“授业”过程,真诚而灵活;“惑”是学生在求学过程中的生成的疑难问题,“解惑”是弥补“传道”、“授业”之漏,让学生获得更透彻的理解,实现学习目标,获得人生的自尊和自在。而且,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尽管现代意义上的教师之“道”,已经不是狭义的孔孟之道,但孔孟之道仍然是教师的最高道德修养标准;“业”也不限于对儒家经典的研读,但阅读始终是少年儿童教育的重中之重;“解惑”则是教育教学的目的所在并且伴随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以美国为例解析现今社会的对教师标准,使教师在当代视角中考量自己的能力、水准和定位。因为社会的需求就是教育的努力方向,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教师的个人素养需要进一步提高。对“道”、“业”的追求和历练的高度和深度,直接影响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功效。今天,新课改的语文课堂上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背后是考察的是教师的世界观和学生观。韩愈超前的学生观,平等、友善,“我爱我师更爱真理”的不同于后世儒家的固步自封的开放的姿态,仍震撼着我们。我们应该吸取现代西方心理学等诸方面的研究成果,采取“拿来主义”的健康的对待古今中外文化遗产的态度,以扎实精湛的专业技能、多元的教学策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