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社会急剧变革的过程中,各类社会冲突和社会压力显著加剧,抑郁症作为现代精神疾病发展形势日趋严峻,除其所凸显的公共卫生难题之外,还具有其社会属性,因而为人们所关注和重视。文章从媒介建构主义角度出发,运用内容分析、框架分析和话语分析等方法研究国内主流报纸2007年至2016年近10年的抑郁症报道和形象建构。研究发现:在病症科普层面一方面偏向高度恐怖的说服方式,把抑郁症建构为一种发展形势严峻和后果严重的恐怖疾病,营造了一种“谈抑色变”的舆论环境;另一方面科普专业性缺失,存在科普信息陈旧、专业词汇滥用、治疗导向偏差等问题。在患者形象建构层面,通过抑郁症患者病时状态描述、行为展示和人物结局走向呈现出抑郁症患者的负面和受难形象,使用个人-病因框架和个人-解决框架来对抑郁的产生和解决进行个人化的责任归属,使用性格归因框架对患者的非正常行为进行内向的归因。总体而言,主流媒体对抑郁症患者缺乏媒介关怀,建构了一种“污名化”和“他者化”的患者群像。在疾病话语层面,媒体对抑郁症症状和病因的描述与分析呈现了来自“患者生命直接体验”和“专业生物医学”两种疾病话语模式,前者重视专业医学词汇、客观量化的临床数据的使用,后者重视抑郁症对患者本人日常生活的影响和体验的描述。文章研究发现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现实意义,媒介作为公共卫生科普的重要渠道和疾病建构的一大力量,深刻影响到大众对抑郁症的认知和了解。因而指出媒体在抑郁症科普时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媒体有针对性地调整精神卫生问题的科普策略,提高科普的规范性、专业性和科学性;了解媒体抑郁症患者形象建构的策略、问题和影响,有利于改进抑郁症患者媒介形象进而消减大众对抑郁症患者的社会歧视,营造具有人文关怀的抑郁症康复环境。二是学术意义,目前传播学领域对于疾病的报道研究已然不少,但是对抑郁症的报道研究较少、层次较低。而该研究综合采用了定量方法和定性分析,结合了病理学的疾病话语和传播学的新闻话语进行阐释,在方法和理论视角上有一定的创新,丰富了疾病报道研究的理论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