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圈形成的基本理论及其地理计算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redien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圈作为区域旅游合作的产物,受到了行业和学术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从旅游供给角度,将旅游圈视为旅游区的一种空间组织和产品形式,并立足于“旅游圈的产品属性”,对旅游圈的形成问题展开理论分析和地理计算研究。 在第1章引论中,在对已有研究进行综述和归纳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旅游圈具有3个基本的产品属性:旅游圈是一种产品;旅游圈是一种组合的产品:旅游圈是一种内部构成要素之间存在溢出的组合产品。作为一种产品,需要探讨影响产品供求的基本力量;作为一种组合的产品,需要探讨组合的规模大小;作为内部要素之间有溢出的组合产品,需要探讨它的有效组织问题,在这种认识下,我们设计了文章的研究内容。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科学的核心:地理计算研究的兴起,我们确立了文章的研究风格:针对理论问题,进行模型构建,展开地理计算研究。 第2章从旅游圈形成的基本动力出发建立了一个威尔逊形式的旅游空间相互作用模型:Tjk=KOkPj1-βGjβexp(-λrjk)或,其中,Tjk表示客源地j与目的地k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强度,Ok表示目的地k吸引力的大小(或规模等级),Pj为客源地j的人口规模,Gj为j地人口的总收入水平,rjk表示客源地j和目的地k之间的广义距离,β为收入水平参数,λ为空间阻尼参数,K为归一化因子。这一章的重点在于对模型参数的计算和确定,研究表明,我国当前旅游业发展水平下,当使用GDP(元)来衡量j地人口的收入水平时,β的值约为0.38;当使用物理距离(公里)来衡量客源地j和目的地k之间的距离,并讨论全国范围的旅游空间相互作用时,λ的值取为0.00322;而当探讨的是国内某一“旅游地域网络”内的旅游空间相互作用时,λ的值取为0.00446。 第3章运用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分别从“供”与“求”两方面来认识旅游圈形成的力量。从供给方面,主要计算了旅游区(旅游圈的母体)的吸引力(或规模等级),从需求方面,主要计算了旅游区的市场域和市场份额,以及客源集中指数和空间吸引半径。这一章主要在旅游圈的省级域元尺度上展开地理计算和实证分析。 第4章从时间尺度上来认识旅游圈组织的合理规模。从供求均衡的角度看,游时需求的大小决定着旅游圈供给的时间尺度规模。游时及其相关计算用的数据,主要从旅行社经营的旅游线路中提取。研究发现,游客对旅游圈的游时需求随出行距离的增加呈幂函数形式增长,
其他文献
<正>自2005年开始,湖南省怀化第二粮油直属仓库从各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结合本库实际研发技术,将数字技术在粮库中逐步推广、应用,取得了不少的经验。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数字
期刊
基于到达时间差(TDOA)算法,设计了一个脉冲超宽带(IR-UWB)室内定位系统的原理验证样机。主要介绍传感器捕捉标签发送的IR-UWB窄脉冲,进而测出窄脉冲到达传感器时刻的方法。利
从全国整体来看,房价波动存在收入分配效应;在一定时期内,房价波动与收入分配两变量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从区域情况来看,我国东、西、中部地区房价波动状况也都存在一定的收入
<正>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村庄叙述并不新鲜。但是由于作家的视角、立场不同,文学中所呈现的村庄面目也是不一样的。概括来讲,现代文学史上代表性的村庄叙述视角有这么三种:
近年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多校区大学管理成为研究的热点。我国多校区大学由于起源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合并类多校区、拓展型多校区、混合型多校区。 文
黄南地区田间播种量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量对青引2号燕麦的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有显著影响。播种量为262.5 kg/hm2时,种子产量最高为3305kg/hm2,播种量为300kg/hm2时,干草产量最
<正>前几年,有位学者为新出版的书《彭德怀在三线》写了篇书评,寄给北京某报,责任编辑提笔就把文中的"彭德怀在三线"改为了"彭德怀在三八线"。或许,在这位编辑的记忆库存中,
目的:评价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CSF)在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诱导缓解治疗中的疗效及其卫生经济学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并接受治疗的初诊AML患儿181例,根据是否应用rh G-CSF分为治疗组(69例)和对照组(112例),对两组患儿粒细胞恢复时间、感染发生率、发热天数、完全缓解率等医疗指标、治疗费用及构成比等卫
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是由韧皮部杆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引起的一种柑橘毁灭性病害,危害轻者可引起树势衰退,产量下降,品质变劣;重者可引起成片柑橘树死亡,对
经过20多年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中国反贫困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新时期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农村贫困呈现出新的形式和特点。因此,从经济增长的视角中探索和研究农村贫困问题就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