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玉米螟滞育和生物学特性地理变异的研究

来源 :江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boy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ee)在中国从南到北均有分布,是中国玉米主要害虫,以幼虫蛀食茎秆和穗等,导致减产,并以老熟幼虫在秸秆内滞育越冬。本研究以亚洲玉米螟为材料,研究了其滞育及生物学特性的地理变异,结果分述如下:1、亚洲玉米螟的滞育诱导和解除的地理变异详细比较了来自6个不同地理种群亚洲玉米螟(海南乐东18.8°N,109.2°E,广西阳朔24.8°N,110.5°E,江西南昌28.8°N,115.9°E,山东泰安36.2°N,117.1°E,河北廊坊39.5°N,116.7°E和黑龙江哈尔滨44.9°N,127.2°E)的滞育诱导的光周期反应,临界光周期、敏感期和滞育持续期。结果表明:在所测试的温度,阳朔、南昌、泰安、廊坊和哈尔滨种群的光周期反应曲线均显示了典型的长日照型,滞育率随地理纬度的上升而逐渐增加,临界光周期随纬度的上升而逐渐延长,临界光周期与其栖息地纬度呈正相关关系。乐东种群在25-31℃几乎所有个体发育,没有光周期反应,仅在22℃显示了较弱的光周期反应。在25℃下,以4个短光照(12 h)在不同时期干扰以长光照(16 h)为背景或以4个长光照(16 h)在不同时期干扰以短光照(12 h)为背景的实验表明,诱导和抑制的滞育比率在不同地理种群间存在显著差异;但最高光敏感时期均出现在第3-4龄幼虫期。滞育持续期在不同地理种群间存在显著差异,最北的哈尔滨种群滞育持续期最长,其次泰安、廊坊和南昌,滞育持续期与栖息地纬度呈正相关关系2、亚洲玉米螟不同地理种群暗期干扰的滞育反应在研究了亚洲玉米螟南昌种群(28°41’N,115°53’E)和哈尔滨种群(44°56’N,127°10’E)光周期反应的基础上,在25和28℃测试了1h的光脉冲干扰光周期L9:D15和L12:D12对这两个不同地理种群幼虫滞育抑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和28℃下,哈尔滨种群的临界日长分别比南昌种群延长了1h40min和2h;在所有测试的暗期干扰实验中,除了极少数光脉冲干扰点外,南昌种群幼虫滞育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哈尔滨种群;1h光脉冲干扰光周期L9:D15的滞育发生率明显低于干扰光周期L12:D12,且前者表现了暗期的中间对光脉冲最敏感,而后者显示了暗期的初期对光脉冲最敏感;28°C下光脉冲对滞育的抑制效果强于25℃。这些结果进一步提示了,即使在同种昆虫中,如果地理种群和实验条件不同,暗期干扰对滞育抑制的效果也可能不同。3、亚洲玉米螟发育历期的地理变异详细比较了来自5个不同地理种群亚洲玉米螟(广西阳朔24.8°N,110.5°E,江西南昌28.8°N,115.9°E,山东泰安36.2°N,117.1°E,河北廊坊39.5°N,116.7°E和黑龙江哈尔滨44.9°N,127.2°E)在20-31℃下卵、幼虫、蛹发育历期与其栖息地纬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的不同地理种群的卵期不存在显著差异,卵期与其栖息地纬度呈正相关。在22、25和28℃下,不同地理种群的幼虫期存在显著差异,幼虫期与其栖息地纬度呈正相关;在20和31℃下,不同地理种群的幼虫期不存在显著差异,幼虫期与其栖息地纬度呈负相关。除31。C外,不同地理种群的蛹期存在显著差异,蛹期与其栖息地纬度呈正相关。这些结果揭示了即使在同一种类昆虫中,不同实验条件,其各个虫态发育历期的地理变异也可能不同。4、亚洲玉米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地理变异详细比较了来自5个不同地理种群亚洲玉米螟(广西阳朔24.8°N,110.5°E,江西南昌28.8°N,115.9°E,山东泰安36.2°N,117.1°E,河北廊坊39.5°N,116.7°E和黑龙江哈尔滨44.9°N,127.2°E)的卵、幼虫、蛹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及其与栖息地纬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栖息地纬度呈正相关关系,从南到北依次为8.50、9.24、9.18、10.02和9.96℃;有效积温则与栖息地纬度呈负相关关系,从南到北依次为79.27、76.19、77.96、73.37和75.32日度。(2)雌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栖息地纬度呈正相关关系,从南到北,雌幼虫依次为6.71、9.85、9.81、10.82和7.83℃,雄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栖息地纬度呈负相关关系,从南到北,雄幼虫依次为11.80、11.90、10.81、12.43和9.59℃;雌雄幼虫的有效积温则均与栖息地纬度呈正相关关系,从南到北,雌幼虫依次为480.49、440.16、450.82、397.32和591.54日度,雄幼虫依次为370.86、378.73、418.20、346.10和532.93日度。(3)雌雄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均与栖息地纬度呈正相关关系,从南到北,雌蛹依次为10.95、12.02、11.74、11.97和11.62℃,雄蛹依次为11.25、11.93、12.01、11.97和12.61℃;雌雄蛹的有效积温均与栖息地纬度呈正相关,从南到北,雌蛹依次为111.17、107.36、111.23、106.32和114.98日度,雄蛹依次为108.58、106.84、107.45、108.01和109.46日度。实验结果揭示了亚洲玉米螟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存在地理变异现象,但变异程度因虫态不同而异。5、亚洲玉米螟繁殖力的地理变异详细比较了来自5个不同地理种群亚洲玉米螟(海南乐东18.8°N,109.2°E,江西南昌28.8°N,115.9°E,山东泰安36.2°N,117.1°E,河北廊坊39.5°N,116.7°E和黑龙江哈尔滨44.9°N,127.2°E)成虫寿命、产卵历期、产卵量,并分析了成虫寿命、产卵历期、产卵量与栖息地纬度的关系。雌雄成虫寿命随纬度升高而延长(雌虫寿命从10.20 d延长到16.40 d;雄虫寿命从8.35延长到14.30 d)。产卵历期随纬度升高而延长,产卵量随纬度升高而增大,从低纬度到高纬度,产卵历期分别为7.45,10.45,11.90,10.62,13.15 d,产卵量分别为351.55,500.09,522.90,546.76,577.95粒。本结果首次揭示了亚洲玉米螟繁殖略策的地理变异。6、亚洲玉米螟体重和体型的地理变异详细比较了来自4个不同地理种群亚洲玉米螟(海南乐东18.8°N,109.2°E,广西阳朔24.8°N,110.5°E,江西南昌28.8°N,115.9°E和河北廊坊39.5°N,116.7°E)的体重、体型大小及其与栖息地纬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群的亚洲玉米螟卵重随纬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符合贝格曼法则(Bergmann’s law),而雌雄蛹重及成虫体长、后足腿节长和前翅长均随纬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符合反贝格曼法则(Converse Bergmann’s law)。雌虫的前翅显著长于雄虫,其性体型二型性符合任希法贝(?)(Rensch’srule),即在雌虫体型较大的种群中,雄虫前翅比雌虫前翅增长幅度相对较大。本文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即使在同一种类昆虫中,其各个虫态体重和体型的地理变异也可能不同。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真正把上海作为有生命的个体上升为审美本体的高度、细致地打量描摹都市风情的文化和文明景观,从而使都市文学真正确立起文体类别的美学风格和审美内涵的作者当之无愧的是穆时
针对钢管再生混凝土与钢筋再生混凝土的轴压短柱力学性能开展试验分析。验证分析在实际中应用钢管再生混凝土与钢筋再生混凝土的轴压短柱力学性能差异问题,分别采用有限元软
座落在黄淮海平原的南端,苏鲁豫皖接壤处的濉溪县的临涣集,它位于安徽省淮北市西南,西靠涡阳,南接蒙城,古时就是名闻遐尔的千年古城,她像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江淮的大地上。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联合加固体系主要由锚索和抗滑桩组成。从普通悬臂式抗滑桩到锚索桩,其受力状态由被动转为主动,因此可有效改善桩体的受力及变形特性,从而节约工程造价,因此该联合加固体系逐渐被广泛的应用于公路、铁路等边坡治理工程中。但目前对其相关设计方法研究还不成熟,特别是在其作用机制的影响因素及影响参数优化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土拱效应,为此论文采用室内模型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改革与完善,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工业生产行业发展。压力表作为工业生产行业当中极为重要的测量仪器,可以有效地帮助人员测量机械的工作压力。随着现代科学技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期刊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是由单疱病毒“I”型(HSK—I)引起的一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对上皮性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较好,但深层基质病毒性病变效果欠佳。我科于2000-2003年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