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借款对过度投资的治理效应——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投资是驱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源泉。但不少行业由于过快的经济增长引起了盲目扩张行为,大量资本沉淀在低效率、高风险的领域,导致企业产能严重过剩,甚至亏损破产。尤其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中国经济增速回落,经济面临硬着陆的风险。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我国中央政府推出的“四万亿救市”一揽子计划,该计划虽然遏制了我国经济大幅下滑,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导致中国经济流动性泛滥,产生投资过热问题。盲目投资导致金融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资源浪费严重。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协调与平衡各方的权益,实现企业投资效率优化,以及企业价值最大化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焦点。
  在现代企业中,资本结构与企业投资决策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企业资金运转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负债融资又是企业不可或缺的融资方式。Jensen&Meckling(1976)研究了债务的治理效应,从此对债务治理功能的研究开启了新时代。银行借款作为我国企业负债融资的主要来源,银行借款对我国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本文以企业生命周期为视角,探讨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银行借款对过度投资治理效应的动态演变过程,以求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投资行为提供有积极作用的参考价值。
  本文的逻辑思路为:随着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逐渐分离,现代企业中代理问题愈发严重,由代理问题引发的过度投资行为也司空见惯。作为企业有效的治理机制之一,银行借款由于其到期还本付息的压力以及银行对借款人的监督和筛选,银行借款缓解了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问题,能够有效发挥其对过度投资应有的积极治理效应。并且本文认为企业的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代理问题的严重程度也将有所差异,银行借款对过度投资的治理效应的作用和效果也将不同。根据此逻辑思路,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是对本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本文的贡献与不足进行阐述与说明。
  第二部分是对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和说明。首先对过度投资以及企业生命周期概念进行界定,然后简略阐述相关基础理论,并指明该理论对本文研究的理论指导意义;在理论分析的最后部分,论述了银行借款对过度投资治理效应的机理研究,以及企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银行借款对过度投资治理效应动态演变的机理研究。
  第三部分为过度投资和企业生命周期的度量。以沪深股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选取2008年-2012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数据。借鉴Richardson(2006)预期投资模型来对过度投资规模进行衡量,并在此基础上借鉴Anthony&Ramesh(1992)的综合打分法将存在过度投资行为的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
  第四部分为实证分析。以Richardson(2006)提出的预期投资模型回归残差值为正的企业为样本,首先提出研究假设,然后进行模型的构建和变量设定,最后对模型进行回归并对回归结果进行分析。为了保证实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对过度投资重新度量对研究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
  第五部分为研究结论和建议。该部分在总结了全文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出了研究结论,并根据研究结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文章最后指出了本文的局限性。
  通过以上五个部分的分析,本文研究发现:第一,我国企业普遍存在过度投资行为;第二,从企业整体而言,企业的银行借款与过度投资存在负相关关系,并且在统计上显著,即银行借款能够有效的抑制企业管理者的过度投资行为,而这种治理效应主要体现在短期借款方面。第三,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分析,银行借款对过度投资的治理效应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会存在周期效应,即在成长期阶段,银行借款与过度投资存在正相关关系,即银行借款会成为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的资金提供方,但是在统计上不显著;在成熟期阶段,银行借款与过度投资存在负相关关系,即银行借款会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并且在统计上这种抑制作用在1%水平上显著;在衰退期阶段,虽然银行借款对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的治理效应显著,但是,相比于成熟期阶段,该治理效应有所减弱,并且通过Bootstrap组间系数差异显著性检验得知,衰退期银行借款对过度投资治理效应的弱化在统计上是显著的。
  本文的创新主要在于:第一,从银行借款的不同期限结构来分析银行借款对过度投资的治理效应,发现银行借款的治理效应主要体现在短期借款方面。第二,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分阶段研究银行借款对过度投资的治理效应的动态演变过程。
  本文的不足在于:第一,由于目前对过度投资的度量方法没有统一的公认方法,因此对过度投资的度量存在偏差。第二,企业生命周期划分方法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对本文企业生命周期划分的有效性尚待检验。第三,没有设计出银行借款随企业生命周期的动态调整方案。
其他文献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曾多次明确强调“促进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是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中国经济已经迈入深化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世界经济形势的复杂变化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促进中国经济健康、稳定运行始终是各项工作的重点。面对全球通胀预期不断调整,一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不明,国内要素市场成本起伏跌宕,准确把握宏观经济趋势将为合理的宏观调控和投资决策提供有效依据,成为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  微观企业是国民经
学位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证券分析师作为上市公司和普通投资者的联系中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作为信息的需求者,证券分析师需要利用各种途径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以对上市公司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另一方面,作为信息的传递者,证券分析师要将其利用专业知识分析得出的信息传递给投资者,从而以便于投资者对企业相关信息的了解和利用。然而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处
学位
期刊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我国风险投资行业在过去的10年中迅速成长,已经逐渐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投资能为被投资企业提供包括资金、人员、技术和管理在内的多种资源,帮助其改善经营,提升整体运营和管理水平。然而,风险投资与被投资企业的根本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其也有可能为了自身利益,鼓励或参与公司的会计盈余操纵活动,扭曲盈余信息。与西方成熟市场相比,我
学位
声誉机制在本质上是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其对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是非常重要的。声誉是企业拥有的,在某些条件下能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的“资源”,它的产生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企业长期的投入和不断的维护才能持久,是将自身与其他低水平企业区分开来的尺度,企业的高声誉不仅能够在市场上为企业的发展水平树立更高的可信性,还可以促使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尽量避免做出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情
学位
由于资本市场上频繁爆发财务造假案件以及国家相应颁布的内部控制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使得内部控制问题成为广大学者关注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公司内部控制的三大目标之一就是保证会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而会计稳健性要求不低估负债、费用,不高估资产、收入的特征正是会计报表信息的质量要求之一,并且会计稳健性是确保财务报表质量的关键方法之一。因此研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效果是不是可以影响公司的会计稳健性水平,以及会产生什
学位
投资是企业财务的主要活动之一,是企业安排资本结构与合理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对企业的平衡发展起着重要决定作用。投资决策直接决定企业资金的去向,比如将资金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直接投资,或者将资金用于资本市场上的间接投资。无论是直接投资还是间接投资,都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从而对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企业作为宏观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其高效率的投资不仅可以为所有者创造财富、
学位
过度投资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过度投资的原因众多,经典的解释非效率投资的理论是Jensen(1976)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提出的自由现金流假说,认为当管理层面临大量可支配的自由现金流时,管理层为了私人动机会进行过度投资。然而自由现金流假说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背景下提出的。首先由于债权成本低于股权融资并且不稀释控制权,导致股权融资占总融资的量少,债券市场发达,由此导致股权融资不属于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其
学位
2000年11月,在第六期上市公司董事培训班上,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提出,证监会正在研究,能否把现金分红作为上市公司再筹资的必要条件。在随后的14年中,我国相继颁布了7份与现金股利相关的文件,旨在“增强上市公司回报股东的意识”、“指引和规范上市公司的分红政策”,同时缓解代理成本等问题。中国证监会从2001年起将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资格与现金股利相挂钩,凡不满足股利分配要求的上市公司将不能在资本市场上进行
学位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社会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市场因素的不确定性加剧,这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多企业由于自身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追求规模扩张的盲目性、多元化战略的失误或者对外部经济、行业环境的变化缺乏感知性和适应性等问题,其财务状况逐渐恶化而不能扭转,最终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倒闭。  虽然财务危机一旦爆发,会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但是财务危机的爆发是一个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