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neuralgia,TN)是一种慢性疼痛,很少有自愈者,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近年来,国内学者李崴、朱凌兰等分别在分子水平、蛋白水平证实了河豚毒素不敏感型(tetrodotoxin-resistant,TTX-R)hNav1.8mRNA、hNav1.8通道蛋白在正常神经中不存在表达,在TN患者痛支神经中存在明显表达,他们推测TN患者痛支神经中hNav1.8通道异常堆积引发的异位放电可能是三叉神经痛发生的原因之一,但对于TN痛支神经脱髓鞘部位是否有hNav1.8通道蛋白异常表达尚不清楚。
目的
观察TN患者痛支神经的有髓纤维脱髓鞘处是否有hNav1.8通道蛋白的异常表达,探讨异位放电活动与三叉神经痛的关系。
为达到这一研究目的,做了以下研究:
1)由上海博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人工合成Nav1.8C末端15个氨基酸的短肽,并将其与血蓝蛋白(KLH)连接后形成完全抗原。
2)用该抗原免疫2只新西兰大白兔,获得Nav1.8的多克隆抗体(一抗)。
3)以6例原发性TN第三支痛经保守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下牙槽神经为研究对象,以舌颌颈联合根治术患者的耳大神经、下牙槽神经为阴性、正常对照,鼠脊神经为阳性对照,电镜下观察TN患者痛支神经与对照神经的髓鞘变化情况。
4)用制备的hNav1.8通道蛋白抗体与TN患者痛支神经纤维及对照神经进行免疫组化反应,电镜下观察hNav1.8通道蛋白在TN患者痛支神经与对照神经超微结构中的表达。
实验结果显示:
1)TN患者下牙槽神经的有髓神经纤维有明显的脱髓鞘病变,正常对照下牙槽神经出现增龄性神经退行性变,耳大神经、鼠脊神经纤维髓鞘未见髓鞘病变。
2)hNav1.8通道蛋白在TN患者痛支神经的有髓纤维脱髓鞘处有大量表达,鼠脊神经轴突内有少量表达,而正常下牙槽神经及耳大神经中无表达。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测:
hNav1.8通道蛋白在TN患者痛支有髓纤维脱髓鞘处的异常表达可能与TN的发病机制有关。TN患者痛支神经脱髓鞘部位轴膜上hNav1.8通道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产生大量无规律的异常电活动,而这种异位放电不停顿地、不带编码性质的无序传入活动长期轰击三叉神经脊束核,从而引起延髓水平的兴奋性升高和感觉功能异常,导致TN的发生。
目前,TN缺乏有效的治疗,卡马西平为一线治疗药物,其作用机理在于它是钠离子通道阻滞剂。由于它对钠通道的阻断不具有选择性,长期使用后副作用较为明显。该研究发现TN患者痛支神经脱髓鞘部位轴膜上有大量hNav1.8通道蛋白的异位堆积与表达,为研制治疗TN的新型特异性药物提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