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择南未中后期全面取法周邦彦的词人作为研究对象。他们推崇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仿效周邦彦词的创作技巧,并且没有形成独立于周邦彦词之外的艺术风格。本文旨在探讨与宗周词人相关的论题,从纵向的词史流变与横向的群体特征两个方面揭示他们与周邦彦的继承关系,以期深化对南宋雅词流派及其美学风格的探讨。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结合南宋中期以来的社会文化、士人心态、文学思潮等方面的因素考察周邦彦词复行于世的原因,并从方千里、杨泽民、陈允平三人遍和清真全集的现象入手,分析和词与原词之间在格律、内容与风格上的异同之处,指出他们采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学习周邦彦词的成绩与不足,进而探讨“和韵词”的体制特征与自身局限。
第二章主要论述南宋后期取法周邦彦最有成就的词家史达祖和高观国。史达祖词曲折顿挫的章法结构、缜密细腻的铺叙手法以及清新精警的语言艺术都直接继承了周邦彦的传统,但格调软媚、用笔纤巧的局限使他终究不及周邦彦词沉郁浑厚。高观国词在题材内容上向日常生活方面倾斜,偏于精新清俊的艺术风格也为南宋后期词坛注入了较为开朗的气息。这两位词人的创作也反映了南宋后期在姜夔与辛弃疾影响下词人创作出现的新特点,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关注,艺术风格更为典雅化也更为多样化。
第三章主要论述南宋末期取法周邦彦最有成就的词家周密和陈允平。周密学习周邦彦侧重于外在姿态方面,结构曲折有致,语言清丽工雅,思想内涵则不够深远隽永,但亡国之后,周密词中的感寓色彩逐渐加深。陈允平学习周邦彦侧重于内在意趣方面,情志内涵温柔敦厚,表达方式含蓄蕴藉,但也因此显得缺乏主体特性,结构与意象都有程式化的倾向。这一时期,周邦彦词风蔓衍开来,词人集会结社,潜心研习音律,讨论词法,内容上多为言情咏物、伤春怨别、酬唱赠答,艺术技巧高度完善,但距离周邦彦的精神气质却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