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难治性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观察及基于PCC的脑功能连接研究

来源 :安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_ib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目的(1)观察针灸治疗难治性周围性面瘫患者临床量表前后评分,探讨针灸治疗难治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治疗难治性面瘫提供简捷、有效方案。(2)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通过难治性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前后与健康对照组大脑双侧扣带回(posterior cingulate cortex,PCC)脑功能连接对比研究,分析难治性周围性面瘫患者与健康志愿者脑功能连接的差异,探讨难治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针刺过程中大脑可能的调节机制。2、方法纳入难治性周围性面瘫患者20例为试验研究对象,按性别、年龄匹配健康对照组20例。难治性周围性面瘫组接受单纯针刺治疗,针刺穴位参照上海科技出版社《针灸学》第2版关于面瘫病治疗的取穴操作,翳风、牵正穴重灸,针刺频率为3次/1周,共5周,分别于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采集面神经分级(H-B)量表和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分析比较,以评定临床疗效,在针灸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记录于患者自身的信息采集表中并统计不良事件及其发生的频次,以评价针灸治疗难治性周围性面瘫的安全性。fMRI数据采集方案:患者治疗前和疗程后采集静息态fMRI数据,对照组采集数据1次。以PCC为感兴趣区对全脑磁共振图像处理分析,比较难治性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前后与健康对照组静息态功能连接的差异。3、结果3.1本研究在针灸治疗难治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中发现,难治性周围性面瘫组,H-B量表评分组内比较,*p<0.01,总有效率达80%,X2=9.18,p=0.005。治疗前 FDIP(16.85±3.151)和 FDIS(10.9±5.761*)与治疗后 FDIP(19.95±2.037)和FDIS(7.7±3.874*)评分组内比较,*p=0.000,*p=0.008。3.2 健康对照组,静息态fMRI 组内结果:LPCC(Left posterior cingulate cortex,左侧后扣带回)与全脑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有:内侧和旁扣带回、枕中回、颞中回、海马旁回、眶部额上回、背外侧额上回、楔前叶、角回、颞中回;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有:三角部额下回、中央前回、顶下缘角回、缘上回(p<0.001,cluster>27)。RPCC(Right posterior cingulate cortex,右侧后扣带回)与全脑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有:额上回、楔前叶、前扣带回和旁扣带回、角回、颞中回、海马旁回、颞中回;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有:缘上回、顶下缘角回、颞下回(p<0.001,cluster>39)。3.3 难治性周围性面瘫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针灸治疗前,LPCC与全脑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有:额中回、小脑、颞下回、颞中回、楔前叶(p<0.00 1,cluster>34)。RPCC与全脑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有:颞中回、小脑、角回、楔前叶、额上回、额中回、内侧额上回、眶部额下回、内侧和旁扣带回(p<0.001,cluster>25)。3.4难治性周围性面瘫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针灸治疗后,LPCC与全脑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有:中央后回、颞上回、颞中回、额上回(p<0.001,cluster>63)。RPCC与全脑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有:中央后回、楔叶、颞中回(p<0.001,cluster>128)。3.5 与治疗前相比,难治性周围性面瘫组治疗后,LPCC与全脑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为楔叶、额上回、枕中回、中央后回、小脑(p<0.001,cluster>60)。RPCC与全脑静息态功能连接无明显差异。4、结论4.1 针灸可以改善难治性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在该试验进展过程中,未发生重大针灸不良事件,说明针灸治疗难治性周围性面瘫方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4.2 后扣带回参与了难治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运动及感觉系统的代偿机制,与难治性周围性面瘫的康复密切相关。4.3 针灸治疗难治性周围性面瘫可能是通过调节默认模式网络来促进大脑功能重组,从而改善面部感觉及运动区的功能。
其他文献
为解决现有方法在分析实际配电网损耗方面存在精度不高的问题,本文结合高级量测体系(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AMI)和微型同步相量测量单元(micro-synchronous phasor measurement unit,μPMU)的实时量测数据提出一种网损分析方法。首先,依时标对AMI和μPMU采集的数据进行对齐处理,得到同一时间断面上多源量测数据;其次,
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是一种具有极高强度和极佳耐久性等众多优势的新型土木工程材料,超高性能混凝土与钢管的结合形成了钢管超高性能混凝土(钢管UHPC)。用钢管UHPC作为承压构件,凭借极高的承载力为超高层建筑和大跨度结构的建造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关于钢管UHPC构件研究中,主要是对圆钢管UHPC短柱分析,少数对方钢管UHPC短柱分析
搅拌摩擦焊作为一种全新的固相焊接技术而被广泛应用于轻质合金的焊接。主轴系统作为搅拌摩擦焊设备的关键功能部件,不仅承受巨大的焊接载荷,而且还需要能够调节工艺倾角及前进倾角,对焊缝形状及焊缝质量具有重要作用。3-TPT并联机器人具有刚度大、负载能力强、精度高等一系列优点,考虑到市场上并没有并联的搅拌摩擦焊设备,因此本文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具有两个转角的主轴系统,将其改造成五自由度的3-TPT并联搅拌摩擦焊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城市交通体系也在逐步的完善,随之而来的城市交通噪声污染也愈加严重。广州市作为我国的一线大城市,其城市交通网非常发达,导致其有严重的交通噪声污染,这严重的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迄今为止,尚未有研究人员通过构建高精度的交通噪声地图来分析广州市的城市交通噪声水平。本课题以广州市番禺区为研究区域,运用Cadna A软件构建了广州市番禺区的城市交通噪声地图(包括了道路
本文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67525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16YFF0203000)的资助下展开研究,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重点项目(No.GJJ150699)的资助下展开研究。能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人们对石化能源以及风电能源的利用已有很长的历史。在石油化工产业中,管路系统泄漏的情况经常发生。管路中流体的泄漏不仅产生严重的资源浪费,还会影响生产环节的产品质量,甚至会引起
目前夜间行人检测采用的图像有激光雷达、可见光图像、红外图像等。在夜间,光照条件不足,可见光相机的成像质量差,而红外成像技术是通过检测物体发出的热量来形成灰度图像的,拥有全天候工作的优点。近几年来,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度学习成为许多模式识别与物体检测问题的主流方法。基于深度学习的红外图像行人检测技术具有很大市场应用潜力。本文首先对红外图像的目标、背景以及噪声特性进行分析。针对性地对红外行人
8月3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全面叫停城市更新中的大拆大建,以保留城市记忆。过去,大拆大建式的城市更新模式并不鲜见。老建筑推倒重建、老树被随意砍伐、征迁居民生活成本提高……城市更新由于缺乏系统性谋划、任务分工片面、利益分配不完善等原因,带来了诸多新的城市问题,也影响了城市更新的进展和成效。
期刊
本论文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675258)资助下,针对三线性平行因子在机械故障盲源分离中存在的不足,将四线性分解引入到机械多故障盲源分离中,提出了基于四线性平行因子的机械故障源盲分离方法,取得了一些创新性成果:1.随着PARAFAC理论的进一步成熟和发展,将三线性向更高维扩展以便于处理更高维度的数据是目前平行因子研究的热点。四线性PARAFAC是高维平行因子研究的代表。但是目前对四线性缺
母犬早期妊娠是指在胚胎着床后的16~30天。早期妊娠的标志性变化为卵巢内黄体的生成、子宫内孕囊的出现和胎儿心跳的监测。本实验的目的为研究母犬器官卵巢、子宫与内分泌在早期妊娠阶段中的变化,以找到适用于临床的,能够提前确诊妊娠的方法。本实验使用超声收集两只受孕母犬(交配两次)在早期妊娠中卵巢、子宫的影像及数据资料。并且追踪监测母犬血液中孕酮(progesterone,PROG)、雌二醇(estradi
DC-DC变换器是一种重要的电力电子设备,已逐渐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工业仪表、军事等各行业领域,同时也对其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是由于DCDC变换器通常处于实际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易受到负载参数变化、内部电路参数时变以及输入电源电压波动等因素影响,致使系统输出不能满足较高性能需求。控制策略是实现DC-DC变换器获得最优性能输出的一个重要关键。因此,研究探寻动、静态性能好及抗干扰能力强的DC-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