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并纳入“十二五”国家建设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在人才。由此,大学生“村官”工程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和农村人才紧缺的双重矛盾背景下应运而生。 大学生“村官”工程实施以来,有大批高校毕业生下到农村基层,直接服务当地农村建设,但存在的问题很多,亟需解决。 本研究综合目前实施的大学生“村官”工程现状及基于揭阳市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解决存在问题的思路。提出地方院校应审时度势,与地方政府主导实施的大学生“村官”工程有机整合起来,培养和输送新农村建设真正需要的大学生“村官”,确保大学生“村官”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全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绪论,从总体上阐述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第二章:从理论视角出发,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厘定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的相关概念,并寻求分析社会分层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终身教育理论,构成基本理论框架。第三章:基于对揭阳市320名村民、153名村干部和40名大学生“村官”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微观层面上对大学生“村官”这一群体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实证性分析,为研究构建地方院校与地方政府整合培养大学生“村官”模式提供依据。第四章:地方院校与大学生“村官”工程整合培养模式的构想。基于前面章节的理论性分析和实证性分析,论述了地方院校与地方政府主导实施的大学生“村官”工程整合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的构想,并进一步探索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及其实现方式。 因此,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模式探索,无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是对大学生就业和地方院校的自身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