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胶粉与有机小分子杂化阻尼垫的制备和改性

来源 :南昌航空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yechun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废旧轮胎的产生量逐年急剧增加,废旧橡胶的资源化再利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本文采用废胶胎胶粉,改性后制成阻尼材料,既可以有效地使废橡胶资源化,又能治理振动和噪声污染,具有较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本文通过有机小分子杂化的方法:加入受阻酚AO-60进行改性,将废胶粉制成了高性能的阻尼胶垫。采用DMA、SEM、XRD、DSC和FT-IR等分析手段,对该杂化胶垫的各项性能进行了表征和研究分析。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研究杂化胶垫的制备工艺,对废胶粉和AO-60的共混方法进行了调整。鉴于废胶粉和AO-60的加工特性,采用预先搅拌的方法替代了传统的塑炼过程;按照特定的次序投放,助剂可以获得更为均匀的分散效果。(2)采用DMA(动态热机械分析、动态力学分析)表征该杂化胶垫的阻尼性能,着重研究了AO-60对胶垫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小分子杂化可以使胶垫的损耗因子(tanδ)峰高从0.366显著提高到0.885;随着AO-60用量的增加,杂化胶垫的损耗因子逐渐增大,玻璃态储能模量升高,并且损耗峰对应温度明显朝高温方向移动。(3)采用SEM、XRD、DSC和FT-IR等分析手段对杂化胶垫的微观结构、结晶形态、热行为和氢键的存在进行了表征。测试表明:AO-60与废胶粉基体的相容性较好,大部分AO-60以无定形态溶于基体中,只有少量以β晶型聚集,整体上形成均匀的微观相分离区域。FT-IR扫描表明杂化胶垫中确实存在着大量氢键。分析认为:由于较好的相容性,AO-60得以融入胶垫的硫化网络并形成氢键与之结合,从而强化了硫化网络结构,提高了胶垫的阻尼性能。(4)研究了废胶粉基体的粒径对杂化胶垫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文实验中,采用60目的废胶粉作为基体,杂化胶垫的阻尼性能最优,在53.6℃下其tanδmax值达到了0.784。(5)研究了硫化工艺条件与杂化胶垫阻尼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硫化温度、硫化压力、硫化时间均对杂化胶垫的阻尼性能存在一定影响。在本文实验中,杂化胶垫适宜的硫化工艺条件为:硫化温度145℃,硫化压力10MPa,硫化时间20min。(6)深入研究了硫化助剂体系对杂化胶垫阻尼性能的影响。对比实验结果表明DM/TMTD并用体系下杂化胶垫的tanδmax值更大。进而对DM/TMTD并用体系的杂化胶垫采用正交实验和极差分析,其结果表明:各硫化助剂对杂化胶垫阻尼性能的影响因子都较小;硫化助剂体系中具有相对较大影响的助剂依次为:S、TMTD、DM、DOP;本文实验中杂化胶垫最佳的硫化助剂配方为:S,2.5份;TMTD,0.1份;DM,0.4份;DOP,8份;ZnO,3份;CZ,0.1份;SA,2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静音守则的实施对降低ICU噪音的效果。方法 2014年8月~2015年1月我们实施静音守则,对ICU的各时段进行噪音测定,包括护士交接班、磨药、医生查房、护士执行医嘱、讨论
目的探讨伤柏膏治疗气滞血瘀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及其潜在的疗效机制。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就诊于广州市天河区中医院的气滞血瘀型KOA患者120例,将其
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也极大地推进并加速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步伐。本文首先阐述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分析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做好会计信
目的探讨分析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综合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间我院接治的18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
高三是学生的高考冲刺阶段,在这一阶段能否做到有效复习,对其高考成绩的好坏有较大影响。而高中化学知识点繁多,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难免会给学生的复习造成阻碍。所
作为"心理场"和"物理场"的集合体,场景天然是一种信息传播渠道。在传统媒体时代,场景更多的是作为线下销售渠道的辅助工具,而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极大促进了场景渠道功能的拓
HJ卫星(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数据具有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可以有效地进行农作物种类识别,利用其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作物信息提取具有很大优势。以甘肃省张掖市为研究区,利
根据是否重视企业能力构建,我们可以把产业政策分为"忽视企业能力构建的产业政策"和"重视企业能力构建的产业政策"两类。两种类型的产业政策在实践中所产生的政策效果是不同
<正> 一九七九年三月,由世界著名指挥小泽征尔率领的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来我国进行访问演出,使我们有机会欣赏了美国作曲家格什文的音乐作品。乔治·格什文是活跃于二十世纪
僵尸网络是计算机重要的安全威胁。随着智能终端的发展,这一安全威胁出现在移动设备平台上。在了解传统僵尸网络传播原理和控制方式的基础上,对移动僵尸网络的传播、命令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