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臭氧/过氧化氢技术去除水中两种农药类内分泌干扰物质研究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k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一类长期存在却一直不为公众所关注的污染物质—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逐渐成为环境科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目前已被证实的EDCs已有70余种,其中农药及其代谢物占60%以上。近年来,不断有农药类内分泌干扰物在地下水或地表水中检出的报道,甚至包括一些已经禁止使用的农药种类,常规水处理工艺难以有效去除,因此研究去除此类污染物的手段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综述内分泌干扰物的来源、种类、危害和主要降解途径的基础上,摸索了臭氧、臭氧/过氧化氢降解水中灭多威和莠去津两种目标内分泌干扰物的最佳工艺条件及水质条件对降解效果的影响规律;进行两种目标化合物的降解动力学研究,探讨了臭氧和臭氧/过氧化氢体系中,直接氧化和间接氧化的作用;对两种化合物的降解产物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两种化合物可能的降解途径。具体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研究了H2O2投量、pH值、温度和有机物初始浓度等条件对灭多威和莠去津去除效果的影响。灭多威浓度为3mg/l时,臭氧投量30mg/l,室温(25℃),pH值为9.0左右条件下,灭多威的去除率最高可接近90%;莠去津浓度为2mg/l时,臭氧投量为7.5mg/l,过氧化氢与臭氧摩尔比为0.75,室温(26℃),pH值为7.5~8.5条件下,莠去津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6.4%;随初始浓度的增大,两种化合物的去除率均降低,但绝对去除量有大幅度提高;(2)相同条件下,自来水本底(未调节溶液pH值)灭多威的去除率较纯水中升高了约12%;随腐殖酸和碳酸氢根浓度的增大,其对灭多威去除的抑制作用增强,当腐殖酸浓度增加到10mg/l时灭多威的去除率仅为38.6%,碳酸氢根浓度为2.4mmol/l时,灭多威的去除率为68.4%,下降约20%;(3)自来水本底(末调节溶液pH值,过氧化氢与臭氧摩尔比为0.6),其它试验条件相同,莠去津的去除率较纯水中升高了约5%;腐殖酸在低浓度(0.5mg/l)时,莠去津去除率较未加入腐殖酸的86.1%略微升高到87.2%,当腐殖酸浓度达到5mg/l时,莠去津的去除率仅为30.2%;碳酸氢根浓度为2.4mmol/l时,莠去津的去除率下降至73.8%;(4)通过投加自由基抑制剂叔丁醇和进行苯酚竞争反应,研究了臭氧、臭氧/过氧化氢氧化的直接和间接反应动力学,得出总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直接氧化是降解灭多威的主要步骤,其间接氧化反应占总氧化反应的比例仅为15.8%;间接氧化是降解莠去津的主要步骤,其间接氧化所占比例为95.8%;(5)综合HPLC、IC、GC-MS和LC-MS对灭多威和莠去津的氧化产物的分析,推测灭多威大部分可能降解成硝酸盐、二氧化碳和水;莠去津的主要降解产物为脱异丙基莠去津、脱乙基莠去津和脱氯莠去津,并提出了其为臭氧过氧化氢系统降解的可能途径。
其他文献
本文以某水库土质坝体的勘察为例 ,介绍了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坝体隐患探测中的实际应用
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我国中部省份7位农村青少年成为学徒的历程和动因进行考察,分析"做学徒"这一观念是如何通过主流话语和个体话语被接受的。研究发现重要他人与"人家"
农业作为我国的民生之本,农村的水利水电工程设施建设对于其健康发展而言,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程保障。随着国家对于三农问题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强,近年来,我国农村的水利水电工
为了实现对多功能汽车防盗系统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GSM协议和GPS全球定位系统的汽车防盗、报警与定位系统设计方案,完成并实现了对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该系统的硬件部分包括
本论文“长春西部串湖水域水环境模拟研究”是在参与长春市科学技术局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长春市串湖人工湿地污染治理技术与生态修复效果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选题的。本文在资
目前生产上广泛使用的农药按化学结构类型可以分为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拟除虫菊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就目前的使用情况而言,拟除虫菊酯为杀虫剂中的第二大类,约占世界杀虫剂
通过对科研绩效评价方法和体系的研究,制订出适应高校自身发展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基于Internet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实际运行表明可实现对科研绩效的有
交通仿真技术对于道路交通研究工作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工具。尽管各仿真软件有自身的特色,但就其核心思想而言并未发生深刻变化。仅以在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的Vissim仿真软件为
以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种子为材料,通过高温高湿法进行人工加速老化,研究9个含水量对川牛膝种子活力的影响,并对不同含水量的抗老化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学理念的发展,国内教育专家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些质疑。国际教育领域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新型教学模式,例如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它们各自有着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