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聚多巴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在pH和农药检测中的应用

来源 :青岛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k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荧光传感器具有制备简单、经济效益高、响应快速灵敏等优势,广泛应用于pH传感、金属离子检测、农药检测等领域。荧光聚合物纳米粒子作为荧光传感器中的一种同样被应用到了如上领域,然而,目前已报道的荧光聚合物纳米粒子往往存在试剂昂贵、水溶性差、稳定性差、制备过程繁琐复杂等缺点。因此,利用简单的原料与方法开发新型、多功能的荧光聚合物纳米粒子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中,我们以左旋-多巴为原料,采用超声与水热的方法合成了新型多巴胺类荧光聚合物纳米粒子并构建荧光传感平台实现了对相应目标物简单、快速、高灵敏检测,为环境健康的风险评估及污染物监测技术的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意义。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基于超声辐射作用在碱性乙醇溶液中采用一步法制备低成本、低毒性的荧光聚多巴有机纳米粒子,实现了免染料标记的多体系溶液与细胞内比率荧光pH传感检测。合成时,溶剂和碱浓度为荧光聚多巴有机纳米粒子形态与尺寸的主要决定条件,在最优合成条件下,可得到具有较强绿色荧光、尺寸和形貌均匀的荧光聚多巴有机纳米粒子。该粒子在质子与非质子溶剂中均有良好的溶解性,在单波长激发下材料在两种溶液中均出现两个发射峰且对酸碱值敏感并可指示其酸碱值变化。在pH值4.0~8.0范围内,两个发射峰的强度比与pH值呈线性关系。此外,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荧光聚多巴有机纳米粒子还可用于细胞内pH生物成像监测,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呋喃甲醛是重要的农药原料以及衡量变压器剩余寿命的指标,因此,亟待建立一种成本低,灵敏度高的方法来检测呋喃甲醛。荧光聚多巴有机纳米粒子在非质子有机溶剂(如DMSO等)中对H+有很好的响应性能,在DMSO中盐酸羟胺对荧光聚多巴有机纳米粒子在425nm处的荧光具有猝灭作用,而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呋喃甲醛后,呋喃甲醛与盐酸羟胺反应生成呋喃-2-甲醛肟,并以1∶1的比例释放质子,随呋喃甲醛浓度增大荧光聚多巴有机纳米粒子在520nm处的荧光强度也随之增强。在最佳条件下,该方法检测线性范围为0.01~30mgL-1,检出限为0.0015mgL-1。借助于呋喃甲醛与盐酸羟胺间的肟化反应以及荧光聚多巴有机纳米粒子的荧光淬灭与恢复作用成功构建了检测呋喃甲醛的新方法。
  采用氯化铜、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及左旋-多巴为起始原料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具有良好稳定性及仿过氧化物酶活性的铜掺杂荧光聚多巴纳米粒子,利用铜掺杂荧光聚多巴纳米粒子的仿过氧化物酶活性催化过氧化氢氧化邻苯二胺生成荧光氧化态分子2,3-二氨基酚嗪,从而在375nm和555nm处产生铜掺杂荧光聚多巴纳米粒子自身及2,3-二氨基酚嗪两个荧光发射峰。当加入有机磷农药后铜掺杂荧光聚多巴纳米粒子的催化能力被抑制导致555nm处荧光强度降低,同时由于反应的进行促进了电子的转移致使375nm处铜掺杂荧光聚多巴纳米粒子自身的荧光被增强。两个波长处的荧光强度比值与有机磷农药浓度成线性关系,从而实现了有机磷农药的无酶比率荧光检测,在最优条件下线性工作范围为0~500μgL-1,检出限为1.25μgL-1。
其他文献
温室效应的愈演愈烈,使得人口不断增加的中国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粮食安全压力。然而,在实际农业生产中,虫害是农作物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性因素之一。而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已经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毒性、害虫抗药性增加和人畜安全受到威胁。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环境友好型绿色虫害的防治措施。  外源施加硅对取食方式不同的昆虫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农业生产当中,施用硅肥能够被视为一种作物产量和综合抗虫能力提高的有效手段。
学位
青海省低温高湿的环境条件和高海拔地势适合小麦条锈菌的越夏生存和传播,是我国条锈菌越夏易变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小麦条锈病在该区域发生频繁,造成严重产量损失。尤其近些年随着气候变暖和耕作制度变化,青海越夏菌源的作用需要进一步明确。本研究以青海越夏菌源和秋季菌源(青海以及甘肃临近区域)为研究对象,综合毒性鉴定和基因型分析,讨论青海省小麦条锈菌越夏菌源的流行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一、条锈菌群体在中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是一种全球广泛种植的全谷全营养作物。虽然近年来有不少研究指出藜麦具有潜在的饲用价值,但关于藜麦混播方面的研究仍比较少。为筛选出理想的混播组合,以期为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建设高产优质的人工混播草地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本研究选取2种当地普遍栽培的禾本科饲草(燕麦、黑饲麦)和2种普遍栽培的豆科饲草(箭筈豌豆、毛苕子)以及新颖饲草品种(藜麦)为试验材料,研究了
学位
棉花是世界上主要的纤维作物,纤维产量与品质的提高一直是棉花研究的主题。影响棉纤维产量与品质的因素既有内在的遗传因素,也有外在的环境因素。棉纤维发育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纤维素积累的过程。可溶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等是棉纤维中纤维素合成的物质基础。为此,本研究从不同基因型棉花棉铃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的变化与不同糖分对胚珠离体培养条件下棉纤维的影响两个方面,初步研究了糖分与纤维发育及品质间的关系。获得的
学位
轮状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在发展中国家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研制一种安全有效的轮状病毒疫苗成为当务之急.VP是轮状病毒的主要外壳蛋白及中和抗原,是发展基因工程疫苗的首选.通过构建VP及α-2b干扰素融合蛋白基因转化植物,为研制一种新型的预防兼治疗的植物疫茵提供一条新的途径.该研究利用重组PCR技术,借助肌球蛋白重链的7个氨基酸残基的编码序列将VP基因和干扰素基因
学位
番木瓜(Carica papaya L.)采后容易成熟软化和品质劣变.1-MCP (1-Methylcyclopropene,1-甲基环丙烯)处理和低温贮藏可显著延缓番木瓜果实软化和成熟.但是,1-MCP使用方法(浓度和时间)不当或贮藏温度过低可导致果实后熟障碍(不能正常软化或转黄),严重影响番木瓜的食用品质和商业价值.  本文研究了 1-MCP 处理和低温胁迫对番木瓜果实后熟品质及细胞壁代谢等生
学位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是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广泛栽培的特产果树,种质资源丰富、果色类型多种多样。色泽是荔枝果实外观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荔枝果实成熟过程中,随着叶绿素降解和花色苷合成,果皮颜色一般会发生由“绿色—黄色—红色”的变化。荔枝是非呼吸跃变型果实,ABA对其果实的成熟起主导作用,并且对荔枝果实的着色有强烈的改善作用。为了研究ABA调控荔枝果实着色的分子机制,本研
学位
黑茶(DarkTea)是我国特种茶之一,主要供给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其初制和再加工过程以及之后的贮藏过程中都有微生物的参与代谢,这是黑茶拥有独特的滋味口感和众多保健功能的主要原因。广西瑶族黑茶在民间有用来治疗腹泻,但其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同时,黑茶作为茶叶与微生物的结合点,它的微生物多样性和对生理保健功能的作用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因此,研究广西瑶族黑茶的微生物多样性、抗腹泻效果及代谢
学位
荔枝(Litchi chinensisSonn.)为无患子科(Sapindaceae)荔枝属(Litchi)常绿果树,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广泛栽培。荔枝属于非呼吸跃变型果实,生长发育大致需要70-120天,可主要划分为以果皮、种皮生长为主及以假种皮、胚生长为主的两个时期。近年来,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在跃变型及非跃变型果实的生长发育及成熟衰老过程的重要作用逐渐被人们所探知,高
学位
近年来,纳米技术受到了生物医学和分析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而碳量子点是继碳纳米管、纳米金颗粒和石墨烯量子点之后,一种新的纳米颗粒。由于碳量子点具有优良的光致发光性能、良好的水溶性、生物相容性、易于大规模合成、易功能化修饰以及制备成本低廉等优点,使碳量子点成为碳纳米家族中一颗闪亮的新星,在生物传感、化学传感、生物成像和生物监测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  1、利用L-天门冬酰胺和乙二胺为原料,微波法合成了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