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对CO、NO的催化性质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acel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水热法,在不添加任何表面活性剂条件下制备了CeO<,2>单壁/多壁空心球。进行了制备条件单因素实验,确定了较佳的制备条件为:反应温度230℃,反应时间6-10 h,原料配比(尿素:Ce(NO<,3>)<,3>.6H<,2>O)3:1-6:1。对产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对产物的光学性质和催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并对单壁/多壁CeO<,2>空心球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eO<,2>单壁/多壁空心球是由平均粒径为70 nm的CeO<,2>纳米颗粒自组装形成,所制备样品为立方相CeO<,2>。在CeO<,2>单壁/多壁空心球的形成过程中,尿素起了重要的作用。由尿素所产生的NH<,3>气泡在整个水热制备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软模板的作用,从而使得到的CeO<,2>产物具有单壁/多壁空心球的特殊结构。所制备的CeO<,2>单壁/多壁空心球样品在紫外—可见反射光谱中吸收边位置产生了红移,并且红移的程度随着CeO<,2>单壁/多壁空心球的产率的增加而增加,减少而减少。所制备的CeO<,2>单壁/多壁空心球样品对CO催化氧化的催化活性比CeO<,2>块体材料和CeO<,2>纳米晶的催化活性要高得多,在230℃条件下即能将CO完全转化,比CeO<,2>块体材料对CO的完全转化温度和CeO<,2>纳米晶的对CO的T<,50%>(CO转化50%时寸的温度)分别降低了270℃和205℃。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铜铁、铜钴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对铜铁、铜钴复合氧化物进行了制备条件实验,确定了较佳的制备条件分别为:铜铁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较佳制备条件为:原料配比(Cu:Fe)1:2,pH值8.8-9.0,不陈化,烘烤温度110℃,煅烧温度300℃,煅烧时间5 h。铜钴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对CO催化氧化)的较佳制备条件为:原料配比(Cu:Co)1:5,碱液添加量12 mL,陈化6 h,烘烤温度90℃,煅烧温度200℃,煅烧时间3 h。铜钴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对NO催化还原)的较佳制备条件为:原料配比(Cu:Co)1:5,碱液添加量15 mL,陈化时间3 h,煅烧温度200℃,煅烧时间3 h。对产物进行了XRD、TEM、XPS、TG-DTA、BET等表征,并对所制备催化剂对CO、NO的催化活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和研究。详细研究了反应物摩尔比、煅烧温度、煅烧时间、陈化时间、溶液pH值等因素对产物催化活性的影响。并从催化剂的结构、比表面积、粒径、表面活性位点等方面对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和解释。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铜铁、铜钴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在低温条件下对CO催化氧化都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对CO的完全转化温度分别为100℃和80℃,并且热稳定性良好,其中铜钴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在低温条件下对NO催化还原也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90℃下可以将NO完全转化,并且稳定性较高。
其他文献
作为第三代超分子主体的杯芳烃是开展多种化学研究的良好平台。而间苯二酚及连苯三酚型杯芳烃的研究近年来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显现出一些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络合萃
金属原子线和金属-分子-金属结(分子结)等异质结是纳/分子电子学中研究最广泛的基本单元,它们表现出特殊的量子输运性质,如何构建这些分子尺度的异质结、表征其电荷输运行为并且
1977年2月28日中共中央任命王恩茂为中共吉林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免去王淮湘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职务。6月23日中共吉林省委召开全省坚决把科学技术工作搞上
通过对文献综述,介绍了大孔材料的一些相关知识,并详述了大孔材料的一些制备方法。本论文通过结合伽玛射线辐射与胶体晶体模板法制备Ag/SiO三维有序的大孔复合材料,网状金属Ni膜
在同一个地球上,“季节”之于每个人的感受、体验和发想定然千差万别.7月30日“焦点舞台”上的《易季》(Season(s))是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City Contemporary Dance Company)
期刊
本文研究了雾相蒸气发牛样品引入技术与原子光谱分析联用的方法,包括实验装置的设计和制造,试验条件的优化和分析方法的建立,以及对实际样品中痕量元素的测定等。 雾化进样是
学位
老灰头难觅。上釉主要素材是草木灰,在当地俗称“灰头”。灰头能让硋士呈色变,是釉面色彩的关键材料,能让硋器焕光焕彩。正如俗话所云“入窑青一色,出窑千万彩”。可见这草木
很多材料因血液相容性欠佳而难以用于接触血浆或血液制品,为此,许多技术已被提出用于材料的改性。在这些技术中,表面修饰(如化学法固定抗凝剂和增强亲水性等)是一种重要的和简单
本文在对氮芥类抗肿瘤药物结构以及氮芥功能基自身特点探讨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几年氮芥衍生物的合成及发展方向,根据药物设计原理中的两种重要方法(类似物的设计和拼合方法原理),设计合成了12种氮芥衍生物,在合成的过程中还合成了7种中间体。这些衍生物的结构均经过1H NMR、13C NMR、ESI-MS和元素分析的确认;同时我们还用MTT法测试了这些新化合物对K562 (白血病细胞),B16(黑色素瘤)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