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周期和播种期对薏苡生长以育及其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 17次 | 上传用户:liyn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经过全面了解了薏苡在高产栽培、细胞遗传和药用等方面的基础上,总结前人研究经验,分别以山东品种、南京品种、北京品种和雅安品种为材料,通过遮光和分期播种两种手段对其进行光周期处理,然后分别对薏苡生长发育进程中的分蘖数,叶片数和最终的植株高度,有效穗数、开花时期以及产量和产量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1、遮光处理对薏苡生长发育的影响:分别对薏苡在一叶一心期、三叶期、五叶期和八叶期进行短日诱导,即分别给予8小时和11小时照光处理,结果发现:遮光处理缩短了薏苡生长发育进程,促
其他文献
杂交水稻雄性不育是杂种优势利用的基础,1964年袁隆平在洞庭早籼中发现雄性不育株,开创了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新纪元。进入21世纪,杂交水稻仍将是粮食增产的重要途径之一,雄性不育与杂种优势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雄性不育的遗传机理以及不育基因的研究对于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所选用的材料是在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海南省陵水县种植的保持系选种材料(HA-7×297B)F_3代的
学位
本研究对S型雄性不育系的育性及恢复性的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对两个胞质不育系的配合力进行了估算,对雄性不育系的利用方式以及增产机理进行了分析,由试验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S型雄性不育系ST001、ST029经过多代、多点的制种检测其育性表现稳定,0级不育株率占到全株数的98%以上。利用常规的12个不同群系的自交系对这两个不育系进行了育性恢复性测验,齐319、岱18、9226和H_(21)对
学位
膜下滴灌施肥是根据作物生长各阶段对养分的需求和土壤养分的供给状况,准确将肥料补加和均匀施在作物根系附近,并被作物根系直接吸收利用的一种施肥方法。膜下滴灌施肥技术可实现节本增效,减少环境污染,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研究了不同类型土壤条件下,膜下滴灌施肥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和棉花氮、磷肥的吸收分配规律以及滴灌专用肥的推广应用,并得出如下结论: 1.氮肥滴施后,能显著提高棉花单株铃数、单铃
学位
在进行玉米遗传改良的同时,运用人工栽培技术强化玉米生活要素调控力度,进行玉米的营养改良(土壤和冠层的),实现玉米生长发育的“足群体、壮个体、高积累”是现代玉米产量潜力持续增进的核心。本研究以直立叶型玉米杂交种做试材,就中、高密度下不同株、行距处理的玉米产量进行研究比较,研究不同环境营养供给下现代玉米杂交种个体生产力和群体生产力的相关变化规律,探讨现代玉米杂交种的最佳株、行距配置,为玉米产量潜力的持
学位
以收集的8 个丹参种质资源材料为研究对象,实验分室内研究观察和田间试验两部分进行。综合性评价各种质的适应性及其在陕西商洛药源基地的生长情况。经过3 年的研究,首次发现了丹参不育株,对丹参不育株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和F1代育性观察。同时对该地区药源基地生产用的丹参进行研究,经过反复验证,制定了统一的标准,开展了提纯复壮,在大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田间实验主要对农艺性状进行观察,并对产量性状进行记载;室内实
学位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虽然小麦在中国是次于水稻的第二大作物,但中国小麦总产量和贸易额均为世界之最。然而,中国小麦品质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主要缺乏强筋和弱筋两类优质小麦,尤其缺乏强筋优质小麦品种。因而,进行优异种质资源创新,选育和推广利用强筋小麦是当前小麦研究的重要课题。陕优225 是中国第一批鉴定并确定的强筋优质面包小麦品种。累计种植面积已达100 万公顷以上。本文以陕优225 的选育推
学位
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是陕西省粮、果、畜的重要生产基地,也是优质粮食、果品、畜牧业的最佳适生区,该区大部分属温带半湿润或半湿润偏旱气候,光热资源比较丰富,但降水较少,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缺乏,农业生产用水主要依靠自然降水,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区。干旱缺水成为制约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传统的耕作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既要发展生产又要保护生态环境,既要提高粮食产量又要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
学位
学位
本文以我省白花和红花荞麦及苦荞为材料,系统分析了荞麦营养品质及流变学特性,并重点研究了荞麦的生理活性物质----芦丁和膳食纤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1. 所有荞麦粉的持水力明显大于小麦面粉,其中荞麦麸粉、苦荞麸粉最高,荞麦全粉次之,荞麦心粉最低。荞麦粉中的粗纤维含量高于小麦面粉,而粗纤维包含有戊聚糖,戊聚糖具有高的吸水性能和保水性能。 2. 评价值是面团粉质特性的综合反映。通过评价值分析,可以看
学位
旱地小麦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干旱与缺水是旱地小麦稳定增产的主要障碍因素。由于旱地小麦生长用水的环境因子远比灌区小麦复杂,受地理、地形、降雨及其时空分布的制约大,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动态性变化显著,品种表现型受环境因子作用使产量波动很大,不但会造成旱区小麦稳产性降低,而且会牵制或影响整体小麦的均衡增产,不利于粮食安全和旱区有限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抗旱节水育种一直把品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