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FC驱动的可变形抛物面天线控制算法与验证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抛物面天线的作用是将电磁波进行接收和发射,利用电磁波来使信息和能量得到传递。近年来,抛物面天线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例如军工、航空航天、通信、导航等等。抛物面天线在服役过程中,会因为环境影响,导致其受到作用在天线上的载荷,使天线的反射面及其它部件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而使反射面偏离预先设计的形状,抛物面天线同时会因重力等各种环境因素而产生不确定载荷,这些不确定载荷会使抛物面天线反射面工作中产生不确定变形,从而降低抛物面天线的工作能力,使信号发生散乱。因此,对抛物面天线精度的控制,尤其是利用装置对抛物面天线型面精度控制,显得非常重要。研究改善抛物面天线精度的方法,装置对抛物面天线的控制方式,对工程实践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本文在热弹性比拟的基础上,采用ANSYS数值仿真法计算得出了地面试验抛物面天线的复合材料铺层厚度,以及梁和肋布局方式,并且得到了MFC贴片的位置。进而通过在有限元模型上搭载MFC,利用热弹性比拟方法求解MFC变形对抛物面天线型面精度控制影响,证明了MFC对抛物面天线控制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针对抛物面天线型面精度问题,研究了材料MFC对其型面精度控制的影响,得到控制结论,为最后抛物面天线型面精度控制提供了有效证明。  试验结论表明,利用智能材料MFC对抛物面天线的控制,采用正弦输入电压对其进行输入控制,并分别同时研究一片以及多片MFC对抛物面天线型面精度的控制作用。在试验中发现了MFC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即快速性、灵活性、独立性等,但试验中同时发现了MFC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即控制过程中MFC会有控制迟滞性问题,这一问题大大影响了抛物面型面精度的控制,因此本文设计了MFC前馈补偿控制算法,在开环控制中,研究PI模型,并改进为MPI模型建立迟滞逆补偿模型进行迟滞逆补偿,分别研究单片及多片MFC在进行迟滞逆补偿之后对抛物面天线进行型面精度控制的结果。  通过以上的仿真和补偿结果我们得出,采用前馈补偿系统的智能材料MFC能够对抛物面型面精度进行控制,通过MPI控制算法,能够有效降低MFC因迟滞性原因而导致的不能线性控制抛物面天线变形的问题,从而达到控制效果。
其他文献
该文从几何和衰减效应两方面分析了在地影过渡过程中,地球大气对太阳光压的影响.将大气对太阳光压影响分为折射和衰减两个独立的方面,通过几何光学理论分析几何方面影响,同时
有关轨道动力学的研究由来已久,从最初的万有引力定理到今天多种多样的动力学模型,轨道动力学研究的每一次突破性进展都会激起航天领域的研究热潮,也会对深空探测、载人航天、空
该文是结合在航天二院的"航弹制导化项目"的方案论证阶段中做的,在原航空炸弹500-3的基础之上,对制导航弹建立了五个模型,并提出制导航弹的设计方法和低成本的设计方案;研究
随着国家对地质工作的重视和大力发展,核地球物理勘查在地质勘查工作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科学、快速、准确地统计和处理核勘查数据,形成一系列有效的数据成果和接近实际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该文针对布撒器捷联惯导系统(SINS)空中动基座初始对准的要求,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从惯性系统的基本方程入手,系统地研究了捷联惯导系统空中动基座初始对准的误差方程,
编队干涉SAR对地测绘任务是卫星编队技术和对地观测需求相结合所产生的新一代对地观测任务应用。由于编队干涉SAR技术的复杂性,测绘任务对于任务规划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该文以低空、超低空遥控制导防空导弹反导作战为背景,论证了在现有技术水平下,此类武器系统如何充分利用地面跟踪测量系统提供的制导、测量信息,获取更高的引信与战斗部配合
该文针对巡航导弹用S弯进气道的结构特点,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善出一种大偏距、短扩压、变截面形状的S弯进气道设计方法.该方法综合了多种中心线形状和进气道横截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从80年代提出至今,国内外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已在某些领域得到应用。从研究和应用的范围来看,较多的工作是集中在通用的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