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发展的核心问题。近年来我国的人口、经济、环境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生率水平持续走低,少子化和老龄化现象日益加剧。为此我国开始逐步调整生育政策,那么生育政策的调整会给人口结构带来怎样的改变?未来人口结构变动会给资源环境承载力带来什么影响?这些是政府相关部门和广大民众密切关注的问题。对我国和北京市人口结构做出科学、准确的预测,能够为我国和首都的人口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重要依据;同时测算人口结构变动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对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和北京市的生育政策演变以及人口结构变动趋势。其次,估计生育率、死亡率等重要参数,应用队列要素法预测我国和北京市在生育政策调整下的人口结构。在此基础上,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三方面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测算我国人口结构变动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全面二孩生育政策下我国人口高峰将在2028年左右到达,为14.38亿,此后人口规模将下降至2050年的13.63亿。与单独二孩生育政策相比,全面二孩政策和完全放开生育政策对我国人口规模的变化趋势没有明显影响,只是将人口峰值增加了约1.55%与2.97%。从长期看,二者将会使2050年的人口规模增加约4.20%、8.10%。与单独二孩生育政策相比,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和完全放开生育政策都将使未来人口金字塔收缩速度放缓,并使2050年少儿占比分别提高1.3与2.7个百分点。同时,两个生育政策都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完全放开生育政策的缓解效果更明显。 (2)生育政策调整背景下,北京市的人口发展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会出现先增加,后逐渐减少的趋势,并且在2030年左右达到人口高峰。在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生育意愿中等情景下,北京市总人口在2020年为2193.24-2248.69万,2035年为2064.65-2290.00万。与单独二孩生育政策相比,2035年北京市0-14少儿占比提高1.2个百分点,65岁老年人占比下降0.6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抚养比降低0.6个百分点,2020-2035年人口抚养比平均高出1.6个百分点。 (3)我国2006-2015年资源环境承载力总体趋势是先快速上升后平稳增长,对其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其次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森林覆盖率。对人口结构因素的弹性系数研究表明,总人口增长率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突出。未来人口规模、人口年龄结构和城乡结构的变化,整体上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8-2032年为积极的正面影响,这一期间人口结构的变化会极大的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第二阶段:2033-2043年为一定的负面影响,该期间人口结构的变化会一定程度地降低资源环境承载力;第三阶段:2044-2050年为一定的正面影响,人口结构的变化转变为逐步促进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提高。 本研究主要的学术成绩及创新点如下: (1)本文运用队列要素法预测分年龄别、性别的人口结构,在预测重要参数分年龄别死亡率时,独特地利用生命表和两次普查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克服了分年龄别死亡率数据不足的缺点,并通过模型检验明确该方法的有效性。 (2)本文建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加入了人口结构因素,如人口抚养比、城镇化率、人均受教育年限等,而以往的研究侧重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因素,忽略了资源环境承载力中重要的承载对象人口。本文建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更能充分反映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从而更具有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