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苗族乡村儿童社区教育的社会工作实务研究

来源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eng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黎族苗族乡村一般地处偏远山区,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后,以至于教育、交通、医疗等资源比较薄弱。研究中社会工作介入的正是黎族苗族乡村儿童的社区教育问题,这里的儿童在接受普及的九年义务教育之外,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有限。同时为了响应国家的“双减政策”,传统的学校教育也愈来愈难满足新时代儿童的需求,因此从现在起重视儿童的社区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特别是像黎族苗族聚集地的乡村儿童。关于社区教育的研究有很多,但是目前国内针对社会工作介入黎族苗族乡村儿童的社区教育相关研究成果较少。另外,关于黎族苗族乡村儿童需要社区教育的论证分析、社会工作介入黎族苗族乡村儿童的社区教育可行性研究也是较少。文章以海南省三亚市雅亮大社区辖区内雅亮村、雅林村、青法村、明善村、抱安村五个黎族苗族乡村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分析法,从社会工作的角度,结合实习经历中儿童成长营项目的总结和分析,运用社会支持理论、需求理论,根据黎族苗族乡村本地特色情况,探究社会工作的介入如何更好的帮助黎族苗族乡村儿童链接合适的教育资源和接受社区教育服务。最后为其他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乡村开展儿童社区教育活动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绿色生产和消费在我国的全面推行,新能源汽车已实现从寥寥无几到遍地开花,中国更是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但新能源车企在实现营收翻倍的同时亏损也在不断加大,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整车制造企业都还尚未实现净利润转正,寻求盈利模式突破的压力与日俱增。在这种局面下,造车“新势力”需要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应对全球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竞争,不断探索和完善自身盈利模式,早日实现盈利的正向突破。本文通过梳理盈利模
通风瓦斯灾害是当前矿井生产一个主要灾害,单源数据无法准确描述瓦斯灾害变化特点,使得预警精度低,为了改善矿井通风瓦斯灾害预警效果,保证矿井生产安全,提出了多源数据融合的矿井通风瓦斯灾害预警平台。硬件部分,通过多个传感器对瓦斯涌出量、温度和风速等数据进行采集,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软件部分,计算权值息,然后根据权值进行数据融合得到瓦斯浓度得到预警等级,最后进行了矿井通风瓦斯灾害预警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平
在高中课程中,将微课教学技术和普通中学课堂结合起来,能够比较合理地给学生进行基本知识的教育,而运用微课教学技术来辅助教学则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在课堂中,微课教学技术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为高效,在现代高校网络技术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教师们需要把微课技术更加深入地运用到课堂中,使微课技术的教学价值得以发挥,使学生在学习时有更多的教学资源能够利用。
学位
目的 观察手术室细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及其对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山东省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接收的62例手术室患者,采用随机抽样分组方式,分别设对照组、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手术室细节护理。结果 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在护理质量与安全评分方面比较,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
有关音乐与情绪之关系尤其是音乐情绪诱发机制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为音乐美学界、音乐心理学界乃至音乐教育学界所热烈探讨的课题之一。文章试图从音乐美学与音乐心理学的角度,对音乐情绪诱发机制的相对权威的理论进行简要阐述,在以音乐期待这一机制之一为例的前提下,兼及表述对音乐教育的思考。
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要求,决定了乡村振兴的走向,是赓续优秀文脉的重要途径。但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外流造成乡村文化传承主体的缺失,乡村文化逐渐边缘化。在此背景下,探讨乡村儿童文化能力,对乡村儿童自我精神家园的建构以及促进乡村文化传承、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家庭、学校和社区作为教育共同体,以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形式占据了乡村儿童的整个生活,对乡村儿童文化能力形成和发展具
为筛选出适合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使用且对小麦赤霉病具有较好防效的药剂,进行了5种药剂的田间防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5种药剂均对小麦生长安全,其中40%丙硫·戊唑醇SC、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第2次施药后16 d的防治效果分别达89.73%、87.26%,48%氰烯·戊唑醇SC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与40%丙硫·戊唑醇SC、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接近,也可作
<正>1从《物种起源》看达尔文的学术思想“赫恩(Hearne)看到北美的黑熊像鲸鱼一样,在水里张口游泳捕捉昆虫。如果做一个极端的假设,昆虫数量稳定且无更适应这种环境的竞争者,我认为自然选择可以使熊类在结构和习性上越来越习惯于水生,嘴越来越大,直到变成像鲸鱼一样的怪物”(John, 2002)。当我们在《物种起源》第一版184页中读到这一段文字的时候,特别是在陆续发现鲸类和偶蹄类动物在生命树上的近缘
期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