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石墨烯电学传感器的肿瘤蛋白标志物检测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i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墨烯是二维蜂巢晶格结构的单层碳原子,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高的比表面积以及稳定的化学性能,是生物分子电学检测的理想选择。本论文主要是探索石墨烯电学器件在生物传感中的应用,构建液栅型石墨烯场效应器件(GFET),围绕石墨烯的非共价修饰方法,实现肿瘤蛋白标志物的检测。具体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蛋白在石墨烯表面的吸附作用对于石墨烯的生物传感界面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制作石墨烯电学器件,首先考察石墨烯对pH的响应,通过电化学方法实现小牛血清(BSA)蛋白的微量检测,检测灵敏度高于文献的报道,并利用光谱和元素分析验证了BSA在石墨烯表面微量的吸附作用。  针对蛋白在石墨烯表面吸附量少的问题,利用1-芘丁酸琥珀酰亚胺酯(PYR-NHS)作为石墨烯的非共价交联剂偶联癌胚抗原抗体(Anti-CEA),并对修饰过程进行深入地表征和分析,构建液栅石墨烯场效应管实现癌胚抗原(CEA)特异性和高灵敏度的检测,检测限低于100pg/mL,高于临床检测阂值,通过Hill吸附模型拟合计算得到Anti-CEA与CEA的解离常数与协同系数,与文献报道参数吻合。  鉴于常用的非共价交联剂的不稳定、修饰过程以及修饰量难以控制等问题,首次提出了通过控制BSA蛋白失活的时间、溶剂的盐离子浓度、BSA浓度以及溶液的pH值在石墨烯表面实现不同厚度和掺杂的纳米级BSA蛋白可控性的修饰。失活BSA薄膜表面的羧基与氨基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进行表征验证,证明了这种修饰方法可作为石墨烯表面生物探针通用的修饰方法,同时利用该薄膜实现Anti-BSA高灵敏度的检测。  最后利用石墨烯表面多功能的热失活纳米级BSA薄膜(Nano-BSA),作为石墨烯器件制作工艺的保护层,同时又作为石墨烯的非共价交联剂,通过EDC和NHS活化偶联Anti-CEA,构建Anti-CEA修饰的Nano-BSA GFET,实现稀释血清中CEA蛋白的检测,检测限低于10pg/mL。Nano-BSA GFET实现了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并且提出了石墨烯器件新的制作和修饰方法。
其他文献
公共事件引发的话题是社会语言学关注的重点对象之一,2017年度的热点话题制高点,是一位“90后”流量明星的恋情,2017年12月18日,另一位流量明星在某综艺节目中的口头语“你有
快速增长的各类无线通信的应用需求,形成了对应的多种射频集成电路的研发需求。高性能,高集成度的无线收发机的发展需求成为无线通信芯片的研发趋势。射频前端电路作为无线收发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该文对光电ATM交换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光电混合集成芯片(OE-VLSI)进行了研究。设计与测试了一个16×16Crossbar的CMOS-SEED芯片,构造了基于该芯片的光交换模块。在此基础上提出
炎症性肠病(IBD)是胃肠道的一种慢性的,易复发的炎症性疾病,有两种主要形式: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诊断和治疗也相当棘手,因此新型分子
中期因子(Midkine,MK)是一种肝素结合的细胞因子或生长因子,它的基因主要在胚胎期表达,随着发育的进展其表达组织逐渐局限,表达量逐渐减少;成年期个体仅在肺、结肠、胃、肾和脾等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依据实验室完成测序、注解和分析的4个苔藓植物的线粒体基因组以及NCBI中已完成植物线粒体基因组数据进行比较基因组学的研究,对早期陆地植物苔类、藓类和角苔分别进行了
开展农村社区化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地区有着较为丰富的民俗文物.但在社区化过程中,这些民俗文物却面临着挑战.本文
绍兴坐落于浙江中北方位,是长三角地区重要城市之一.绍兴的建城历史可追溯到2500多年前.如今的绍兴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已然形成了一座颇具江南水乡特色的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