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焦虑与艺术的张力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yu6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往的《雷雨》研究文章中,研究者多是就《雷雨》的思想意义或某一方面的艺术特色展开论述,这些研究多是单单围绕着作品本身展开的;曹禺的各类传记中在提到曹禺是如何写作《雷雨》时又只是描绘其当时的写作状态,而曹禺和作品之间是否存在着、在多大程度上存在着情感互动的关系,却没有深入探究。在横空出世的这样一部伟大的戏剧作品中,对曹禺和作品之间所蕴涵的情感关系问题重视不足,就会使得我们在解读《雷雨》时产生某种情感的隔膜,无法较好地理解其在剧作中流露出的现代性焦虑。本篇论文就是从曹禺和《雷雨》之间存在的血肉相连的密切情感联系这一角度入手,认为曹禺在写作《雷雨》的过程中将年轻的自我对人类的生活状态、精神状态、性格命运的诸多思考揉入其中,正是这种夹杂着青年时期特有的焦虑情绪的深度思考和风格使得《雷雨》在表层故事之下深蕴着持久感人的艺术力量;而且作品中越是这种现代性焦虑情绪浓烈的地方,其所具有和展现出来的艺术张力就越强。在《雷雨》中存在着两类戏剧冲突,一类是侧重表层故事事件的外部冲突形式,一类是侧重人物心灵世界交织纠葛的内部冲突形式。两类戏剧冲突所带来的是两种不同的戏剧审美情感。长期以来,人们比较多的将关注的目光放在周家的故事上,相对忽略了鲁家故事。其原因在于,曹禺独特的文学理想和精神特质使其在写作时,没能深入的开展对其精神世界的追踪和表现,从而使得鲁家故事仅仅停留在故事本身的曲折起伏上。虽然他们的命运是不幸的,但是他们的悲剧精神却表现得较为微弱。而与曹禺在精神特质、气质禀赋上都较为接近的戏剧人物蘩漪,成为长久以来《雷雨》中最具争议的角色。曹禺于此类人物身上最深刻细腻的表现了在某一历史时期弥漫于社会和人们心中的某种焦虑情绪。在对蘩漪的灵魂审视中,我们发现蘩漪是曹禺对人性理想状态思考的载体。蘩漪是曹禺在对生活原貌思考的基础上想象出来的超越了真实生活的艺术形象,曹禺既对蘩漪身上所表现出的“恶”抱有怀疑、否定态度,又不时隐约的表达着肯定其恶的复杂态度,在交织着喜爱、同情、憎恨、厌恶等复杂情绪的现代性焦虑思考中,蘩漪这个人物身上呈现出了蓬勃的艺术张力。曹禺在《雷雨序》中表示自己割舍不去序幕和尾声。但《雷雨》中的序幕和尾声长期以来被舞台艺术所删节,被文学研究界所忽视。本篇文章认为序幕和尾声同样集中的体现了曹禺写作时所怀有的繁杂混乱的现代性焦虑情绪,特别是其中周朴园角色的塑造、戏剧氛围的营造,与四幕剧中所展示的有着显著的情感断裂,对这些含混片断的理解是对曹禺的个体精神和对作品的整体意义实现进一步认知的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其他文献
文本解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文从教学实践入手,提出了多元解读的教学策略。
课程园本化的实践从本质上要求民主与权利分享的氛围,然而目前幼儿园普遍存在的传统课程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园本课程灵活性与丰富性的特点。课程领导的理念恰好为课程园本化的
批判教育学的观点促使我们反思在语言教育政策和实践下隐藏的"潜在课程"。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能透过批判的教学实践,藉以增强师生的权能感与主体性,鼓励教师成为"转化型的
《红字》自出版以来评论如潮,读者分别从宗教主题、人性救赎、女权思想、象征手法等多重视角对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深入探讨,但遗憾的是,忽略了探讨其产生时的最大文艺思想背
该论文的目的是探索据实性成分在语用效果上对中国律师辩护(代理)词的说服力有何作用。首先,通过描述性的方法,本文得出了在辩护(代理)词中使用据实性成分的比例和形式,然后,在顺
为了探索更高效实用的配电变压器绝缘油,简要介绍了植物绝缘油和矿物绝缘油的混合配比方法,对不同比例混合绝缘油样品进行了击穿电压、闪点、燃点、运动黏度、介质损耗、色谱
随着卫星与遥感技术的发展,地形数据的分辨率越来越高,导致地形数据规模越来越大,海量数据的存储、传输、调度以及处理都为实时渲染带来了困难,基于CPU的地形渲染已经不能满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水体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政府对地表受纳水体水质标准的提升也致使地表径流的主要污水来源—污水处理厂面临着提标改造的问题。全国范围内
从社会—心理视角观之,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紧密的共生关系,即语言不仅仅是人们思想客观再现的透明简单的媒介,不对社会过程和个人生活产生介入作用,构建并控制社会
将有益微生物接种到以苹果渣为主的培养基中进行有氧和无氧培养,制成颗粒状苹果培养物。用高产奶牛做的试验表明,用苹果发酵物代替等量的甜菜粕或苹果发酵物和甜菜粕同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