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益智仁是植物益智Alpinia oxyphylla Miq.的干燥成熟果实,属于姜科山姜属。“四大南药”指的是益智仁、砂仁、巴戟天和槟榔四种中药。其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海南、广西等地。据记载,益智仁有暖肾固精、止泻、缩尿、温脾等多种功效,自古以来中医多用于肾虚、遗精、腹泻、腹痛等症状[1]。由于益智仁化学成分复杂,分离难度高,国内外文献对其化学成分的报道有限,本研究将有望丰富天然产物类型,分得的产物将对今后其活性以及药理作用的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白杨素(Chrysin)为5,7-二羟基黄酮,据研究发现其具有抗肿瘤、抗焦虑、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属于黄酮类化合物[2],它可以通过上调Nrf2-ARE信号通路[3]、上调p-ERK同时下调NF-κB和p-P38的表达发挥神经保护的作用[4]。然而,关于白杨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如何修复受损神经元方面无报道。为了丰富化学成分的种类及数量和进一步寻找其他活性成分,本文研究了益智仁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并对所得的单体白杨素进行体内体外活性测试,为脑缺血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将Alpinia oxyphylla的干燥果实粉碎后用95%Ethanol和Acetone进行渗漉提取,再将所得提取液浓缩。待将所得浓缩液在水中分散后,依次加入PE、EtOAc和n-Bu OH进行萃取,将所得萃取液分别减压浓缩后即获取相应的部位。共得到乙酸乙酯部位浸膏784.16 g。再通过反复交叉运用如凝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刮板等各种分离提取手段,直到得到单体化合物。最后,结合理化性质、TLC、LC-MS、1H NMR和13C NMR等分析方法鉴定所得的20个化合物的结构,最终确定了15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3,5-二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3,5-dihydroxy-7,4’-dimethoxyflavone,1)、白杨素(chrysin,2)、杨芽黄素(tectochrysin,3)、山柰酚(kaempferol,4)、黄芩素(baicalein,5)、汉黄芩素(wogonin,6)、杨梅素(myricetin,7)、益智酮甲(yakuchinone A,8)、1-(3’,5’’-二羟基-4’’-甲氧基苯)-7-苯基-3-庚酮(1-(3’’,5’’-dihydroxy-4’’-methoxy-phenyl)-7-p henyl-3-heptanone,9)、芒果苷(mangiferin,10)、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11)、香草酸(vanillic acid,12)、teuhetenone A(13)、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 d,14)、β-谷甾醇(β-sitosterol,15)。其中1~7为黄酮类化合物,8、9为二苯庚烷类化合物,10为酮类化合物,11-12为酚类化合物,13为桉叶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14为三萜类化合物,15为甾体类化合物。同时,5、6、7为首次从Alpinia oxyphylla中提取得到。此外,本实验研究了白杨素(Chrysin)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CIRI,cerebral is 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发挥的神经损伤保护作用以及可能存在的机制。首先,体外实验用MTT比色法检测白杨素对谷氨酸神经损伤细胞的保护作用;进一步,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经白杨素诱导后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相关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水平;体内药效学评价采用脑中动脉阻断法构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通过体内评价指标来评价白杨素体内治疗作用,包括: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含水量、HE染色来观察病变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 F)的表达水平。得到的结果为白杨素对正常PC12细胞在实验浓度条件下未表现出细胞毒性,并且白杨素(药物浓度为10μM)对在谷氨酸(10 mM)损伤模型中的损伤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白杨素诱导MSC后,在不同时间,检测到细胞其表面的半乳糖神经酰胺(GalC)、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巢蛋白(Nestin)、波形蛋白(Vimentin)等表面神经标志性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体内实验中,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白杨素给药实验组改善了神经功能学评分;减少了脑梗死体积;改善了组织损伤情况;上调了大鼠脑组织NGF、BDNF蛋白的表达。得出结论:白杨素可通过上调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的表达量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一定程度的神经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