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土中非稳态pe+pH介导的Fe形态转化对水稻Cd吸收的影响机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j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Cd污染以轻中度污染为主。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农情,对于中轻度Cd污染农田土壤主要通过安全利用及修复技术,阻断或减少Cd进入农作物的可食用部分,以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Fe是土壤中含量第四丰富的元素(5.1%),对土壤-水稻系统中Cd的迁移转化起重要作用。但由于Fe是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环境中pH或Eh的变化将引发Fe的氧化还原/溶解沉淀,从而影响Cd由土壤向水稻中运输。因此,本研究针对稻田土壤中pH和Eh的联动变化(pe+pH)所驱动的Fe形态转化,及其对稻田系统中Cd迁移转化的影响机制开展研究。取得的创新性结果如下:(1)土壤pe+pH低于5.7时,部分结晶态Fe氧化物(赤铁矿和针铁矿)发生还原溶解,使Fe氧化物由结晶态转变为无定型或低结晶态(如水铁矿)和有机质结合态。低pe+pH条件驱动的Fe氧化物晶相转化增加了较大粒径团聚体中无定型、低结晶态、络合态Fe氧化物含量,其对Cd的吸附导致更多Cd在较大粒径团聚体中的富集,从而降低了水稻土中Cd的有效性。(2)水稻根际土壤pe+pH降低显著抑制Cd由土壤向水稻中的转运。一方面,由于低pe+pH条件下,水稻根际土壤中低(非)结晶态铁氧化物含量显著增加,与之对应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含量增加了 22.6%-31.8%,这是导致有效态Cd含量下降15.3%-33.9%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由于根际pe+pH降低促进了铁膜的形成,使铁膜中镉的富集量增加了2.3-3.04倍,但干湿交替处理下铁膜形成量显著高于淹水处理。(3)分蘖期和孕穗期是水稻吸收Cd的关键时期,淹水处理可显著降低该时期水稻的Cd吸收量。这是由于淹水引起的低pe+pH条件增强了 FeRB活性及其介导的Fe(Ⅲ)还原,增加了土壤中Fe2+含量,增强了水稻对Fe2+和Cd2+竞争吸收。同时,Fe(Ⅲ)还原促进了土壤中无定型Fe氧化物的形成及其对Cd的固定,促进了铁膜中低结晶态组分的形成及其对Cd的吸附。该研究结果揭示出了 FeRB介导的Fe(Ⅲ)还原对土壤-水稻系统中Cd迁移的潜在影响机制。综上所述,水稻土中pe+pH条件变化驱动的Fe的形态转化,直接影响着土壤-水稻系统中Cd的转运。本研究揭示出pe+pH变化驱动的Fe形态转化对水稻Cd吸收的影响机制,为稻田土壤Cd污染防治以及水稻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随着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装配式建筑近年来得到了较好的发展,预制构件生产企业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但由于企业普遍对预制构件生产供应全过程缺乏科学的生产调度计划,过度依赖个人经验进行生产调度,导致企业整体生产效率不高、生产成本高居不下,所以有必要根据预制构件生产供应全过程的各项约束条件,在考虑生产效率因工人的学习效应而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结合企业实际的交付需求制定科学的生产调度计划,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后续通
我国现阶段的总体城市设计工作依然处于探索阶段,不同项目的成果内容和形式差别较大。在工作过程中,一部分总体城市设计由于城市本身的特色及目标定位十分明确,而使设计项目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
可穿戴式柔性应变传感器逐步被投入至消费产品领域、医疗健康领域、工业和军事等领域。因为可不断与电子医疗、人工智能、生物芯片、大健康、云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融合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业也随之飞速发展,建设工程质量问题引起的建筑质量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工程检测作为检验建设工程质量的基础性工作,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政府监督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都有重要影响。然而,不规范的检测行为、检测仪器设备、检测方法、检测环境以及处理数据的方法等主观及客观的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可靠性造成
视频序列中人体动作的自动分析、检索和识别是计算机视觉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是机器视觉、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研究课题,在视频监控、人机交互,智能机器人
环锭纺细纱自动接头是纺纱行业的难题,目前尚没有成熟的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解决方案。对于纺织行业来说,环锭纺细纱自动接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能够给环锭纺带来一次新的技术革命
显著性物体检测旨在识别图片中在视觉上最鲜明的物体,在各种视觉任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准确检测显著性物体仍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因为图片中显著性物体是由图
经过改革开放的持续发展,国家进入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时代,但不断出现建筑质量问题仍然困扰着人们,不符合美好生活品质上升的需求。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在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也应该更加关注质量的提升。建筑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各种规范与标准都制定得比较完善,质量控制体系与质量监督体系也比较健全,施工质量主要依靠以正式契约以及各种标准法规等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正式控制进行控制,但根据近些年的质量检查反馈
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简称SCC)已被广泛应用于超高层建筑中。由于不同龄期下自密实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及后期服役状态,因此有必要开展短期内自密实混凝土力学性能时变规律的研究,揭示其内在本质,为超高层建筑的施工阶段力学分析理论的建立提供重要支撑和基础数据。型钢混凝土柱结构作为高层建筑中的基础承重结构,其中轴心受压是型钢自密实混凝土柱最基础的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