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铁南京西站站软土深基坑开挖与支护技术分析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hui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地铁车站的施工环境越来越复杂,施工技术的体系结构也越来越复杂。软土深基坑施工技术作为地铁车站建设中广泛使用的土木工程基础技术,它在工程总体质量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施工效果直接影响到地铁站后期运营的整体稳定性。本文以南京地铁五号线南京西站站软土深基坑作为案例,经过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结合实际基坑开挖和支护体系的施工工艺,以FLAC3D软件为例对该软土深基坑进行了结构分析。通过施工现场实际监测数据的分析以及在基坑支护与开挖过程中进行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对软土深基坑开挖过程中所引起的位移与沉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1)南京地铁五号线南京西站站车站总长180m,研究区为车站一期工程长95.6m。该车站为中间地下两层岛式车站,站台板宽11m,标准段宽20.1m,深约16.79m,端头井宽24.3m,深约18.55m。根据该工程地质岩性、地质构造、气象条件、水文条件、地质不良条件等,分析可知由于基岩埋藏较深,对浅埋车站影响不大,车站主体结构位于淤泥质粉质黏土层,因承压水层埋藏较深,车站主体主要受地表填土层孔隙潜水影响,主要存在的不良地质条件主要表现为填土层赋水性差和软土层强度低、高压缩性、高敏感性等特性,从而得到大量有效参数及边界约束条件。2)通过场区土层特性、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可知②-2b4淤泥质粉质黏土承载力特征为100kPa,然后依据场地与地基地震效应、支护设计原则、基坑止水及降水措施等,经过方案比选后最终确定地下连续墙+内支撑作为该研究项目支护体系。3)地下连续墙侧壁重要系数γ0为1.10,地面标高9.4m,地下连续墙标高7.55m,基坑外附加荷载为150kPa,冠梁尺寸为1200mm*8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砼支撑尺寸为800mm*10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地下连续墙厚800mm,标准段长36.5m、端头井长39m,混凝土强度等级C35P10;钢支撑采用Q235,Φ609钢材,标准段1道砼支撑及3道钢支撑设置标高分别为:8.05m、3.05m、-1.45m、-4.667m等参数的条件下,利用理正深基坑软件单元计算模式计算基坑在开挖9个工况下,支护结构断裂区域的包络位移、弯矩、剪切力及地表沉降变化情况并分析得到随基坑开挖深度不断增加支护结构水平位移逐渐增加再减小的趋势且在基坑开挖底部以上3m左右变形最大,地表沉降随开挖深度增加远离基坑方向沉降表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4)相对于其他有限元软件FLAC3D表现出较多优势,在该软件建立的摩尔~库伦本构模型下选取衬砌单元与支撑单元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利用FLAC3D软件建立仿真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实际仿真模型左右边界距离基坑3~5倍基坑距离且数值模型的尺寸为:X×Y×Z=176m×106m×60m。依据地层物理力学参数、结构材料参数并输入实际边界约束,在5个施工工况下,对模型进行分析得到最大不平衡力在计算到3100时长后,无限接近于0,表明生成的模型趋于稳定;从最初和最终水平应力场可知基坑开挖支护完成后相对于原始状态水平方向应力场自上而下应力都有所增加,且中上部由于基坑内被动土压力卸载,使得中上部主动土压力增长较为明显。5)根据基坑特点选择合适的基坑开挖方法,利用FLAC3D软件进行仿真模型数值模拟分析,在5个施工工况下,对模型进行分析得到仿真模型模拟在基坑深度约14.15m位置处,地墙水平位移最大值为23.15mm。墙体发生的深层最大水平位移位于基坑基底以上约3米的位置处。模拟分析的最大沉降量是20.23mm,地表面沉降与距基坑边缘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呈抛物线形,沉降随基坑距离增加逐渐变大,且到达一定范围时开始呈现下降的趋势。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基底隆起数值也不断增加,并且距基坑中心轴的距离增加,基坑基底隆起数值慢慢减少。最后对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模拟值、设计值、监测值和地表沉降设计值、模拟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模拟分析数值较符合实际工况且更具有参考价值,从而验证设计合理性及模拟的正确性。图[56]表[7]参[76]
其他文献
本研究在前期针对高氟废水处理已经获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分别开展了电容法和吸附法处理低氟水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再生实验、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相关模型研究各因素对电容除氟和吸附除氟实验效果的影响;并对电容材料及吸附材料进行改性实验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比表面积测试(BET)、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方法对改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增多、工业污废水不合理排放、化肥农药使用等,城市河道中汇入的重金属等污染物越来越多,使城市河道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本文以芜湖市三条典型城市河道(中央城河道、汇成河道和中山南路河道)为研究对象,测试了河道水体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赋存形态及理化性质,并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芜湖三条城市河道水体进行评价,同时,采用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
煤层顶底板突水不仅给煤炭开采造成了极大威胁,严重时更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利益损失以及人员伤亡。所以,评价顶底板突水危险性、预测矿井涌水量,对于预防矿井水害、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刘庄煤矿为对象,通过对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系统分析,采用基于AHP与GIS脆弱性指数方法对矿井11-2煤、1煤顶板和1煤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利用解析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法对刘庄矿井的涌水量的预测
近几年来,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发展对能源需求不断的增大,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城市的发展和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矛盾,城市的发展需要更多的电力,但是城市的建设空间有限,传统方式的变电站难以输送到城市,利用城市的地下空间建设电力设备和能源基础设施来解决当前的矛盾是一种有效地途径。电缆井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一环,但目前存在井内信息检测不完善、系统报警不及时、通信干扰大、人员管理混乱等多个问题。研究电缆井管
在煤炭、石油化工等领域,由于生产环境易燃易爆气体较多,越来越多的用电设备被优先设计为本质安全型。这对供电电源提出了较高要求,供电电源的本质安全是整个系统本质安全的基础。本课题将在讨论提高本质安全开关电源输出功率方法的前提下,以结构简单、可实现多路输出的单端反激式变换器为基础,设计研制一款输出18V/1.5A的本质安全开关电源。该电源具有体积小、良好的输入输出隔离、多路输出等优点,适用于危险环境下的
大采高综放面沿空掘巷相较于一般巷道掘进来说,巷道承受压力大,围岩变形严重,且其矿压显现具有明显非对称性,研究大采高综放面沿空掘巷煤柱留设宽度问题和合理的支护方案及参数对于沿空掘巷围岩的稳定控制至关重要。本文以芦岭煤矿Ⅱ946综放面为研究背景,对大采高综放面沿空掘巷小煤柱留设宽度、矿压显现特征及沿空掘巷支护设计问题开展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分析掘巷受采空区动压影响的几个阶段,并建立了大采高沿
矿井突水问题长期影响着煤矿的安全生产,准确预计突水危险性对煤矿安全开采具有重要意义。在突水预测理论分析中很多情况下将模型概化为梁,如高承压水上采煤隔水底板突水危险性分析以及断层防水煤柱的留设等,目前众多学者一般采用浅梁理论进行研究,众所周知,浅梁是指高跨比小于0.2的梁,事实上隔水底板以及断层煤柱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满足浅梁要求,计算出的应力和变形具有较大误差。为此,针对深梁理论求解问题,论文结合前
桩基础是一种常见的基础形式,对于保证建构筑物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桩基的质量检测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目前,低应变反射波法已成为常见的桩基检测方法之一,但系统采用理论和FLAC3D数值模拟技术分析反射波曲线特征目前研究成果较少。为此,本文在一维弹性体波动方程的理论基础上,首先建立弹性桩-土体相互作用模型,推导出桩顶速度解析解表达式,研究了不同参数对桩顶速度时域曲线的影响规律,总结出反射
煤炭被称为工业的“粮食”,在我国经济腾飞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随着经济的发展,煤炭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加。因此,需要对煤炭开采时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防范。矿井透水是煤炭开采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现象,但是它带来的影响也不可小觑。煤炭开采的过程中,伴随着地层含水的不断涌入,矿井内积聚的水流会不断增加,如果不能及时排出的话,除了淹没损坏机电设备使企业遭受财产损失外,严重的话会直接淹没巷道,给井下的工作人员造成生
这些年来,伴随着井下挖掘机械的发展,矿井生产量也不断的提高,但井下生产中的粉尘也越来越多。粉尘作为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灾害,一直威胁着井下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和煤矿井下的安全高效生产,粉尘治理日益成为防治工作的重点。目前大多的掘进巷道除尘设备的除尘效率远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求。为了解决上述传统的除尘装置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综掘工作面的除尘技术进行了研究,对国内外除尘器的优缺点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