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太平洋不同柔鱼群体生长特征及洄游分布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43532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属大洋性头足类,广泛分布于三大洋温带和亚热带海域,目前其商业性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北太平洋海域。根据地理分布和产卵时间的不同,柔鱼可分为两个地理—产卵群体:东部群体(秋生群体)和西部群体(冬春生群体)。作为重要的渔业资源,柔鱼在食物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大型捕食者的重要食物来源,同时也捕获甲壳类、小型中上层鱼类和其它头足类。掌握和了解柔鱼的种群划分、年龄与生长以及洄游特性是头足类渔业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也是评估该渔业资源状况的前提之一。因此,本文根据在北太平洋海域采集的柔鱼样本,依据柔鱼的形态特征,结合几何形态测量法,对不同柔鱼群体的形态进行比较分析;通过耳石日龄和轮纹宽度等信息分析了不同柔鱼群体生长特征及其生长对外界环境因素的响应;分析不同群体耳石微量元素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差异,探讨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推测并重建柔鱼的洄游路线,为全面了解柔鱼渔业生物学提供基础,同时也为其它大洋性鱿鱼的生活史过程和生存进化适宜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柔鱼群体个体形态生长变化研究。研究表明,柔鱼个体形态在群体和胴长组两个因子的交互作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主成分分析显示,在东部和西部柔鱼群体不同胴长组分区均较为明显,部分空间位置有一定的重叠。薄板条样分析表明,相对于西部群体,东部柔鱼群体的鳍部更大,胴体更细长,不同柔鱼群体形态在不同胴长组间发生变化。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东西部群体在不同胴长组间均具有不同的生长模式。在同一胴长组内,两个群体在300~400mm阶段的生长差异最大。研究认为,不同柔鱼群体形态、异速生长模式随着个体生长而发生改变。(2)不同柔鱼群体日龄和生长特征研究。研究表明,柔鱼生命周期大约为1年,东部柔鱼群体个体日龄范围为133~345d,西部群体雌、雄个体的日龄范围分别为105~271 d和95~264 d;东部柔鱼群体的孵化高峰期为8—10月,西部群体雌性个体的孵化高峰期为1—4月,雄性的孵化高峰期为2—4月。胴长与体质量关系表明,东部柔鱼群体的生长参数b值(2.98)约等于3,为等速增长,而西部群体雌性b值(3.17)和雄性b值(3.14)大于3,为正异速生长;东部群体胴长与日龄关系符合Logistic关系,其中拐点日龄为177 d,拐点胴长为261.90 mm,西部群体雌雄胴长与日龄关系均符合Gompertz关系,其中拐点日龄分别为76 d和74 d,拐点胴长分别为142.49 mm和137.48 mm;随着日龄的增加,东西部柔鱼群体的生长率呈下降趋势,且相对于西部群体,东部柔鱼群体的生长率较大,西部群体雌性的生长率也略大于雄性个体。(3)不同柔鱼群体耳石日增量对海洋环境的响应研究。研究表明,100 m水层海水温度、海表面温度、海表面盐度和混合层深度是影响柔鱼秋生群体耳石日生长的关键环境变量;100 m水层海水温度、海表面高度和叶绿素浓度是影响冬春生群体耳石日生长的关键环境变量。广义加性模型分析表明,耳石日增量宽度与梯度森林法筛选的关键环境变量存在显著关系(P<0.01)。不同群体的关键环境变量表明,温度和饵料丰度的变化对其生长有着显著的影响。(4)不同柔鱼群体洄游路径研究。研究表明,秋生群体和冬春生群体耳石微量元素含量最高的是钙(Ca),其次是锶(Sr)、钠(Na)、铁(Fe)、镁(Mg)、钡(Ba)、锰(Mn)和锂(Li)。其中Ca、Sr、Na、Fe、Ba和Li的含量在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基于随机森林法的研究表明,Sr、Na、Mg和Ba是两个群体的关键微量元素。多元回归树模型得到的五个聚类,可代表柔鱼个体的五个发育阶段,较好地划分了不同群体的生活史阶段。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表明,Mg/Ca、Sr/Ca、Na/Ca和Ba/Ca可作为构建柔鱼冬春生、秋生群体生境履历的潜在指标。利用R语言进行生活史重建推测不同柔鱼群体可能的分布范围以及概率,推测大致的洄游路径发现,不同群体各阶段的栖息区域存在着差异,但其洄游方向一致,即均从副热带水域的产卵场向北迁徙到亚北极水域的索饵场。
其他文献
报纸
北部湾位于中国南海西北部,海域之中蕴藏丰富的渔业资源。据估算,北部湾现存资源量为16.9×10~4 t,鱼类多达244种,是我国优良的传统渔场和南海北部渔业资源最丰富的海域之一。其中带鱼(Trichiurus haumela)是该海域主要优势种和经济鱼类之一,也是南海最重要的渔业捕捞对象之一,具有重要经济地位。评估带鱼的种群参数及资源状况、了解其资源密度与环境的关系、分析其空间聚散的变化特征,是确
学位
茎柔鱼(Dosidicus gigas)广泛分布在东太平洋海域,南北跨度大,在赤道海域可向西延伸至140°W左右,是我国主要捕获的经济头足类之一。东太平洋海域广阔,初级生产力高,占整个太平洋海域面积的22~23%。东太平洋海域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不同尺度下的海洋学特征(如中尺度涡旋、西边界沿岸上升流、热带不稳定波等)对浮游生物与生产力的分布格局具有较大影响,进而可能会影响到经济物种的分布特征。为此
学位
剑鱼(Xiphias gladiu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三大洋的顶级掠食者,也是中国远洋渔业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中的主要兼捕渔获物。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是表达鱼类种群状况的关键统计指标,准确可靠的CPUE在印度洋剑鱼资源评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中,许多以往的CPUE研究表明了CPUE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难以标准化,如:资源丰度、捕捞效
学位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不断上升,愈发受到关注,国家先后提出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绿色矿山建设等发展理念,露天矿山永久边坡生态修复技术在其中具有重要地位。文章以中材株洲马家桥矿区永久边坡为例进行系统性生态修复研究,采用了厚层基材喷播、客土喷播和藤本植物复绿多种生态修复工艺进行植被恢复,建立截排水及养护系统,加强植被与边坡监测,达到与周边自然景观相协调的生态修复效果。研究可供相关工程参考借鉴。
期刊
东海海域是我国重要的渔场所在地,但是近年来的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很大影响,导致渔业资源发生很大的衰退。虽然通过伏季休渔制度,我国东海区的渔业资源得到了一定地养护,但休渔期的设置一直在调整和探索中,尚未体现出休渔制度的最大价值。休渔期制度对于渔业资源的养护作用研究也比较少,效果尚难明确。基于此,为了对东海渔业资源进行更有效的管理与保护,探讨休渔期设置对于东海区渔业资源的养护作用。本
学位
沉积物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氮、磷等营养盐的重要“源”和“汇”,在平衡上覆水营养盐浓度和营养物质循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氮是海洋生态系统元素循环的最重要元素之一,其含量和比例的改变会成为浮游植物和藻类的群落结构及生长的限制因子。据2019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指出,溶解无机氮(DIN)成为渤海海域的主要超标物质之一,而黄渤海海域海水中的DIN主要来源于沉积物。沉积物中氮的赋存形态不同在氮循环中所
学位
剑鱼(Xiphias gladius)隶属于剑鱼亚目,剑鱼科,剑鱼属于大洋性中上层高度洄游型鱼类,广泛分布于世界三大洋的热带和温带中上层海域,剑鱼分别是金枪鱼延绳钓和浅层延绳钓的主要兼捕对象和主要捕捞对象,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商业价值。其养护管理受到全球性渔业管理组织的重点关注,通过深入研究其资源现状及合理的管理策略,为其相关研究提供科学支持。本文根据北太平洋金枪鱼与类金枪鱼国际科学委员会(ISC
学位
<正>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更多人开始关注城市环境,而园林绿化施工作为当前城市发展中最为主要的生态环境调节措施,受到了很多学者及从业人员的关注。现阶段,园林绿化施工中所使用的植物种类非常多,而在众多园林绿化植被当中,乔木种植又是现阶段园林绿化中使用数量较多的植被类型之一。乔木的种类丰富多样,不同类型的乔木也需要不同的生长环境,为此,园林绿化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充分了解不同乔木的种植要求,保证其正常生
期刊
鲨鱼生活史过程中的能量来源于脂质代谢。肝脏是鲨鱼储存脂质的最主要器官,其储存的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为主要能量来源。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脂质是鲨鱼脂质积累的外源性途径,而肝脏内合成脂质是脂质积累的内源性途径。鲨鱼体内脂质的储存和代谢途径较硬骨鱼类,具有特异性,鲨鱼血液中游离脂肪酸与脂蛋白结合运输;将脂质储存在肝脏内;肝外组织脂肪酸氧化有限,更依赖于酮体的代谢产能,这些特征均与硬骨鱼类的脂质代谢途径相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