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脚切割对溜砂坡运动及堆积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d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溜砂坡是斜坡重力侵蚀的一种特殊的山地灾害。随着西部开发进程的加速川藏公路的整治、升级建设已全面展开,溜砂坡的剧烈活动已成为影响工程实施的一大难题。由于对溜砂坡的形成和运动机理研究较少,所以至今还没有一套完善的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案。因此,深入研究藏东南溜砂坡的形成机制及坡脚切割下溜砂坡运动及堆积特征,对有效防治溜砂坡危害,促进沿线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为研究溜砂的形成机制及溜砂坡的堆积特征,以川藏公路中坝段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考察、理论分析和室内、室外实验,对溜砂坡的形成机制和休止角及坡脚切割对溜砂坡的变形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根据溜砂坡的形成方式可以将其分为原生型溜砂坡和再生型溜砂坡,而再生型溜砂坡又可以分为崩塌型溜砂坡、坡面泥石流型溜砂坡和雪崩型溜砂坡;分析了原生型溜砂坡及再生型溜砂的特征。   (2)物质条件、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和堆积条件是溜砂坡形成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开裂作用、胀缩作用和挤压作用是溜砂坡产砂的重要机制。   (3)休止角是溜砂坡研究的重要参数指标,是溜砂坡众多特征的综合体现。通过研究可知,随着含水率的增大,休止角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而休止角随着砂体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内摩擦角同样随砂体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内摩擦角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考虑到两者的相关性,通过野外休止角测定试验及室内直剪试验资料,建立休止角的回归方程:ψ修=0.295*ω+ψ干-0.115   (4)通过改进SG模型从而得到了坡脚切割条件下,溜砂坡的运动方程及溜动的最大距离Xs=1/b[a/bln(1-a/b)√2mH+√2mH],通过野外模型试验对比研究得到:改进的SG模型对预测溜砂坡溜动距离有一定的可靠性,可应用于工程指导。坡脚切割对溜砂坡运动及堆积影响的主要因素为切割高度、切割速率、粒径和含水率。切割速率越快,溜砂坡的溜动距离越大,溜砂量越大,但影响有限。随着粒径的增大,溜砂坡的溜动距离和溜砂量也增大。含水率越高,溜动距离和溜砂量越小。且溜砂坡的含水率对溜砂坡的运动和堆积的影响较粒径和切割速率更为显著。
其他文献
大量震害表明:作为非结构构件存在于RC框架中的填充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框架结构的各种性能指标,造成了许多不同形式的地震破坏。在RC框架结构中,目前主要采用的设计方法是:按
为提高钢筋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和延性,对混凝土柱在双层箍筋约束下的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本试验设计了9个双层箍筋约束混凝土试件和3个单层箍筋约束混凝土试件,通过轴心受压试
双塔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作为一种特殊的桥梁结构形式,近十年里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关于此类结构动力性能的研究集中在结构参数对动力特性的影响上,对于结构地震响应规律
应力波在岩体中传播规律的研究是岩石动力学的重要方面,应力波在节理岩体中传播会发生复杂的透反射和衰减。   论文中通过引入节理的粘弹性等效介质模型和节理面上的不连续
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城市地面空间日益陷入拥挤局面,有效利用地下空间已经成为北京市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地下基础设施耐久性不良导致其维护周期和使用寿命缩短
伴随西北地区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交通运输业的日益繁荣,以及对于国防建设的战略需求,建设高等级公路、既有公路的改造和保持既有交通公路体系的良好的畅通运营所需要面对的路基稳
本论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粉喷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原理及各种方法,如等效实体法、当层法、等代墩法等。结合某工程集团的实际项目工程,对其进行了粉喷桩单桩的设计和沉降计算
高温冻土又称近相变区冻土,通常用来描述温度相对较高的冻土。由于其温度区间处于冰-水剧烈相变区,冻土中冰与未冻水的比例对温度的变化极为敏感。因此,高温冻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21世纪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航空航天领域和现代空间结构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带动了可展结构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可展结构整体研究水平的提升。可展结构
围岩大变形是深埋软岩隧道中常见的一种危害巨大的地质灾害,在隧道施工期和运营期均有可能出现。近年来,随着我国深埋长大型交通隧道工程不断涌现,围岩大变形问题已成为隧道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