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探讨研究小说《围城》茅国权和珍妮凯利英译本中各类修辞格的翻译问题。功能对等理论是尤金·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翻译是用最近似、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原语的信息。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是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上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要有深层的文化信息。功能对等首先要求传达原文的精神实质,同时也要求译文具有相应的文学风格韵味。因此,功能对等可以作为衡量译文质量的主要标准。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中国现代史上一部杰出的喜剧性讽刺著作,修辞格广泛运用于小说之中,其幽默睿智的语言特色无疑得益于钱钟书对各种修辞手法游刃有余的运用,这种运用不仅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人物形象,而且常常独辟蹊径、出奇制胜,因而深深吸引了源语读者,但这对译者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因为修辞手法的运用是体现原著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翻译得当与否,直接影响译者传达作者的风格、思想和精神。文章旨在从功能对等的角度为《围城》的各类修辞格翻译提供一个研究的视角,评析译文的翻译质量和翻译手法,通过对各类修辞翻译的比较和分类,让读者对《围城》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通过研究发现,译者在处理《围城》中修辞格翻译时,尽可能的保留了喻体,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功能对等。结合具体的个案分析,作者指出在一定文化差异的情况下,要使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找到文化共性,才能将读者带入汉语文化的语境中。而由于译者对于汉语言文化的掌握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在翻译有些独特的具有强烈中国文化色彩的双关和讽喻时常常会有“词汇冲突”和“词汇空缺”等现象,则很难达到完全对等。本文含引言和结束语,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是引言,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作者钱钟书以及本论文讨论的主体小说《围城》。第二章主要是介绍了修辞格的研究历史和定义,研究了一般修辞格翻译的方法,指出其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作用。第三章是全文的理论框架。本章介绍了奈达和功能对等理论,回顾了理论的发展过程,强调了其用于文学研究的可行性。第四章是本论文的主体部分,该章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重点分析了译者对于各类修辞格的翻译情况。第五章是本论文的总结。本章对该论文进行了总结,认为该研究能为文学翻译者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借鉴,并对进一步研究提出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