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BAS-InSAR技术的西安地面沉降及成因机理反演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mingli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安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名城,近年来因汇聚了大量的人口加之大规模的区域性密集建设导致城内地下承压水常年超采,并引发了严重的地面沉降灾害。早期开展西安地面沉降监测多采用水准测量、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等技术,但由于这些手段存在监测网维护难、观测时效性低、覆盖密度有限等缺点,已逐渐被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所取代。InSAR技术以其覆盖范围广、准实时、全天候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地面沉降监测中,特别是小基线集InSAR(small baseline subsets InSAR,SBAS-InSAR)技术更因有效克服了时空失相干等突出问题并能获取更高精度的地面沉降时序特征而获得了学者们的高度关注。目前已有学者基于InSAR技术,并结合水准、GPS观测数据对西安市地面沉降展开了相关研究,但缺少利用西安市最新SAR影像数据特别是进一步结合西安地下水模型深入分析西安现今地面沉降演化特征及其成因机理的研究。基于此,本文获取了2018年1月11日至2021年11月27日36景覆盖西安城区的Sentinel-1A卫星影像,利用SBAS-InSAR技术获取了西安市最新地面沉降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区域地质、地貌与水文等信息构建了西安地下水模型,并将模型模拟结果与InSAR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结合多种因素综合分析并获得了对西安市地面沉降成因机理的深入认知,本文的主要工作及获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基于SBAS-InSAR技术获取了西安城区2018年1月11日至2021年11月27日最新地面沉降结果,结果显示:研究时段内鱼化寨、电子城区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沉降,之后沉降逐渐放缓并转为抬升状态;三爻-凤栖原区域一直显现沉降趋势,而城墙南部则始终表现为抬升趋势,且位于其附近的地裂缝F7、F8之间的区域抬升速率最大。2.基于InSAR监测时序变化特征可知:鱼化寨区域最大沉降量为60 mm,并于2018年12月开始呈现抬升趋势;电子城区域最大沉降量为49 mm,并于2021年8月开始呈现抬升趋势;三爻-凤栖原区域最大沉降量达75mm;城墙南部区域最大抬升量达84 mm。通过典型剖面图可进一步获知,鱼化寨、城墙南部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抬升中心;三爻-凤栖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沉降漏斗;西安城区的形变整体呈现出北升南降的特点。3.结合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参数,构建了西安区域的地下水模型,模拟计算分析了西安(重点区域)因水井开采和回灌引起的地面沉降,结果显示:模拟形变与InSAR监测结果的趋势变化较一致;模拟形变范围及走向与监测结果大致相同,且两者结果处于同一数量级;之后为模型新增回灌井,发现抬升区域及抬升量有所增大,抬升区域有进一步整合的趋势。4.联合InSAR监测成果、地下水模型模拟结果与多影响因素分析西安地面沉降成因,结果表明:西安地面沉降主要由承压水超采所致,后因限采并回灌地下水,部分地区形变逐渐从下沉转变为抬升;而地裂缝的活动则显著影响了地面沉降的分布区域和走向;此外,城市密集建设荷载及人口变化对西安地面沉降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其影响程度不及地下水开采与回灌。
其他文献
本文以伴以舞蹈的"舞乐"为研究对象,从对雅乐的过去和今天完全不一样的普遍说法的质疑切入,尝试从有关音乐方面发生变化的可能性的相关意见、史蒂文·G.纳尔逊的论点、不同时代背景下通过古谱复原高丽乐的工作所揭示的事实、明治撰定谱的不定性运用、录制在唱片里的雅乐、林邑乐舞乐与越南占族民族舞蹈的节拍、以4倍速演出舞乐的可能性等方面展开探讨。最后笔者指出,研究者不要被音乐和舞蹈分离的"现代思维"所迷惑,而应该
目的:研究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的髓室底形态。方法:采用显微CT(μCT 20)对44颗具有C形牙根的离体下颌第二磨牙进行扫描,利用3-D软件重建髓室底形态。根据髓室底的形态以及半岛形髓室底和髓壁之间牙本质融合带的位置将重建图像分为四型。结果:44个重建的髓室底中,38个是C形髓室底,其中8个为连续C形根管口(Type Ⅰ);16个半岛形髓室底和颊侧髓壁之间有一个牙本质带,从而形成1个或2个近中根管
<正>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就业愈发严峻。在就业焦虑的推动下,"考公"几乎成为大学生必打卡的内容之一。经统计,2022年国考的报名人数突破202万,183万余人通过资格审查,创历史新高,在报名期间有岗位招录比高达20 813:1,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公务员向来都与"铁饭碗""稳定"等概念划上等号,
期刊
<正>IBM技术能够对建筑工程施工进行模拟,为设计、施工人员提供便利,将原本较为抽象的图纸内容形象化。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该技术能够有效改善效率低、材料设备存储不合理等现象,提升装配能力,必须得到施工单位的重视,合理应用在施工中,切实提升施工效率。
期刊
针对当前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存在施工实际安装进度监测精度低、施工现场卸车周转耗时长的问题,本研究利用BIM技术构建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模型,并获取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施工材料清单;再利用RFID技术跟踪钢结构构件安装过程;最后,实现对构件进场和装车顺序的管控。通过对BIM应用效果分析得出,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施工实际安装进度监测精度,缩短卸车周转耗时,促进工程整体施工效率的提升。
InSAR技术因其高空间分辨率、高精度、全天时、全天候、覆盖范围广以及无需进入灾害实地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地表形变监测研究中。然而,受地形、大气环境、植被覆盖等影响,InSAR观测值中的地形残差、大气延迟误差和时空失相关噪声等难以消除;此外,InSAR只能监测单一方向上的形变信息,难以完全捕捉水平方向位移。以上因素使得InSAR技术在地表形变监测,特别是灾害监测方面的应用和推广仍存在诸多问题。论文
研究目的1.编制产妇产后腹直肌分离康复知信行问卷。2.调查产妇产后腹直肌分离康复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3.探讨产妇产后腹直肌分离康复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1.通过查询国内外相关文献、开展课题组成员讨论和咨询相关领域专家,构建产妇产后腹直肌分离康复知信行问卷条目池。2.选择相关领域内的17名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函询,通过预实验和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最终确定问卷。3.采用便利抽样法,选
<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5G移动通信技术"云大智物移"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在这一趋势下,各城轨交通行业都在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一、发展背景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可概括为三个主要阶段,分别是前期准备期、开工建设期和通车运营期。其中,前期准备阶段主要工作内容为项目的规划和勘察设计,开工建设阶段是土建施工、车辆及机电设备安装调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