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ti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产业结构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工业化初期逐渐步入工业化后期,无论用产出比重还是用就业比重衡量,总体呈现出Kuznets事实。为了更好地解释中国的产业结构变迁,寻找到具有中国特色的支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制度安排就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深入认识地方政府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的决策和行为选择离不开财政的支持,尤其是中国式分权的体制和格局赋予了地方政府剩余索取权以及促成了地方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竞争,使得产业结构变迁深受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的影响。尤其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收入集权、支出分权”的特征更加明显,这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无论是财政汲取能力还是所承担的公共职责都是一个分水岭。自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权层层上收,而事权层层下移,地方政府一直无主体税源,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行为自然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因此,离开对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的深入研究,我们便很难理解产业结构变迁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特征事实。从财政支出视角来看,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支出规模逐渐膨胀,而财政转移支付存在的粘纸效应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现象,导致地方财政沦为“吃饭财政”,降低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深刻地影响了产业发展。从财政收入视角来看,财权与事权的不匹配和中国特殊的土地管理制度,导致地方政府出于增加自身财政收入的理性选择形成了以土地为核心的创收模式,即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而地方政府基于土地的行为偏好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产业结构变迁的方向和力度。一方面,土地财政行为下地方政府的两手供地策略导致产业结构刚性和产业结构虚高,而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很可能是导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服务业结构升级滞后并存的重要诱因;另一方面,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体制成因和宏观经济波动导致基于土地财政的创收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地方政府促进产业升级、加快辖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得土地金融成为地方政府债务积累的重要原因。然而,土地金融模式下形成的地方政府债务会进一步影响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虽然“以收定支”曾经适应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成熟,分税制改革后的财政收支体系更适宜用“以支定收”来描述。鉴于此,本文基于地方政府财政收支视角,从地方政府支出规模、地方政府基于土地财政的创收行为和土地金融模式下的地方政府债务三个维度渐进式分析了其对我国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上,本文基于经济学相关理论和国内外前沿文献,综合文献归纳与历史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对比分析等多种方法。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首先,财政支出视角下,本文基于2003-2015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多因素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考察了地方政府支出规模影响产业结构的非线性特征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支出规模和城市产业结构间确实存在明显的门限效应且具有连续平滑的转换机制;地方政府支出规模对城市产业结构所产生的促进作用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不断减弱,并且其自身过度膨胀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最终影响效应为负,改变变量的测算方法以及异质性分析再次验证了基本结论;进一步的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支出规模通过正向的投资潮涌效应和负向的创新驱动效应作用于城市产业结构。其次,财政收入视角下,本文研究了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与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相比,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存在着服务业结构升级滞后的现象。本文尝试从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收支行为视角去解释这一悖论,并运用SYS-GMM估计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存度增加会显著抑制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的结构升级,在加入可能对估计结果产生干扰的控制变量,同时更换指标和样本的情况下,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的交互作用发现财政分权程度和市场化水平的提高会显著减弱这一负向影响;分样本回归的结果表明土地财政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负向效应在中西部地区和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更加明显;中间机制检验显示土地财政会造成土地资源错配和城市化失衡,并且抑制创新,最终导致服务业结构升级滞后。最后,财政收入视角下,土地金融模式的兴起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大量积累,尤其在2008年之后,地方政府依靠融资平台获得的债务(以借款为主)规模之高、增速之快前所未有。地方政府债务的急剧膨胀引起了广泛关注,而债务扩张导致的产业结构效应,现有研究往往语焉不详。本文创新性地将2005-2014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数据加总到城市层面,讨论了地方政府债务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及其内在逻辑机制。研究发现,适度的债务规模能够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但过度扩张会产生抑制作用,即两者间存在倒U型关系,细分行业视角下,以就业份额衡量的产业结构内部特征也支持这一论证;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关系显著存在于高债务省份而在低债务省份主要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并且,负向影响主要体现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债务扩张通过正向的投资潮涌效应和负向的要素价格扭曲效应作用于城市产业结构,导致整个样本期内存在倒U型。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中国的产业结构变迁需要结合中国式分权的体制背景,从地方政府财政收支视角加以研究,才能更好地得以诠释。基于以上研究结论,能够得到如下政策启示:首先,从地方政府规模维度来看,需要优化政府既定财政资源下的结构性变动、抑制地方政府规模的过度膨胀,优化服务改革、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其次,从地方政府创收行为下的土地财政维度来看,需要适时改革土地征用和出让制度、弱化经济增长目标考核,从而减少地方政府的短视和扭曲行为;最后,从地方政府创收行为下的土地金融维度来看,我们要正确认识地方政府债务,在合理调整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尽量减少地方政府债务过度膨胀的体制成因的同时,需要充分考虑地区差异,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研究视角创新。分权体制下,一方面,关于地方政府的决策和行为偏好在产业结构变迁中发挥作用的已有研究相对较少,也没有得到系统的经验研究和理论阐述;另一方面,已有基于财政收入视角的研究大多考察税收的产业结构效应,却较少考虑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增加自身财政收入的理性选择和行为偏好。因此,与已有研究视角不同的是,本文财政收支视角主要基于中国式分权体制背景,更多考虑的是地方政府财政收支行为。鉴于此,本文将地方政府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以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为主线,解析了地方政府支出规模和基于土地的地方政府创收行为(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文的研究工作能在一定程度上澄清产业结构变迁中地方政府发挥作用有效性问题的争论,弥补现有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不足的同时,也为我国产业结构变迁的成因提供了一个崭新而系统的研究视角和分析框架。第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机制创新。具体来看,本文第4章从地方政府规模维度深化了财政支出视角,通过构建多因素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验证了地方政府规模变动与城市产业升级之间存在的非线性特征;第5章创新性地构建了简单的三部门动态非均衡增长模型,从理论和实证层面研究了地方政府基于土地财政的创收行为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从而表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是导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服务业结构升级滞后并存的重要诱因;第6章基于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的不同维度,并且使用了更加接近于真实水平的地方政府债务数据,深入分析了债务扩张导致的产业结构效应。各章节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不仅是对现有研究的有效拓展,而且进一步创新性地检验了其具体的传导机制,从而依据细致的研究结论,给出从地方政府出发促进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物理学科是研究物质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是自然科学课程中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需要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物理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但是大多数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在物理学习中存在许多困难,需要教师合理创新教学模式,选择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可以更加快速地吸收不同的物理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针对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展开探究。
初中物理是中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同语、数、外一样,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加强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模式及方法的创新,能够有效促进初中物理学科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运用物理知识提供精品课程。但是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现有模式及方法仍有一些地方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本文在借鉴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及方法创新的基本范式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及方法创新的具体策略,
研究目的比较生活在海拔2516米、3660米、4500米和5018米四个不同海拔世居藏族人群的心肺耐力(CRF)及BMI,并进一步分析CRF和BMI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分析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以及血脂各项检测指标与CRF和BMI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方法从西藏昌都市芒康县纳西乡和曲孜卡乡(2516米)、拉萨(3660米)、昌都市八宿县郭庆乡(4500米)及山南市浪卡子县普玛羌塘乡(5018米)四个
文章阐述了少儿网球发展联盟的发展意义,分析了基础性少儿网球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少儿网球发展联盟的运行策略:争取政府的支持,发挥社会组织的主体作用;结合学校阳光体育,推动网球进课堂;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校园网球氛围;拓展校园网球开展的广度和深度。希望为我国推广少儿网球运动和校园网球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东盟国家多为海洋国家,海岸线漫长、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东盟海洋经济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海洋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东盟国家的海洋经济迅速发展,各国相应地重视海洋发展战略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以此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和促进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本文借鉴和运用海洋经济学理论与方法,以东盟国家海洋经济的发展历程为主线,阐述东盟主要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这些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口贸易呈现爆炸式增长。2019年,中国货物出口总额达到172298亿元,连续十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地位,是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然而,尽管“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中取得了显著的“数量绩效”,但长期以来中国传统的粗放型、资源消耗型经济、贸易发展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一方面,粗放型增长方式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针对生态文明建设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指经济政策中包含无法预知的成分,导致市场参与主体难以准确判断政府在未来的决策。经济政策的制定旨在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但错综复杂的现实经济使得经济政策充满不确定性特征。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洲债务危机、英国脱欧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等“黑天鹅”事件频发,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不断升温,各国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程度随之上升。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处于较
国家治理是当今全世界最重要、最核心的命题之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国家制度及其执行力的集中体现,旨在实现国家善治目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对中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列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政府在各个治理领域的重要性和主导性,
丧葬在我国古代一直被视为礼之大节,是任何阶层都必须面对的具有最普遍意义的极少数问题之一,它像一根无形的线串起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而丧葬则要受丧葬观的支配,丧葬观是一个时代知识、思想和信仰的集中体现。探讨唐人的丧葬观可将唐人对于丧葬的态度揭示出来,这样既可从一个侧面来观察唐代的社会面貌及民众的思想和行为,又可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解释唐代的时代思想,有助于我们对唐代
会计信息在企业披露的众多信息中处于核心地位,是投资者最为关注、咨询最多的信息。应该按照何种标准向需求各异的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一直是会计学术界与实务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经营模式逐渐复杂化和多样化。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过程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在多个备选方案中进行择优选择的过程。由于会计信息是投资者在决策时所倚仗的重要信息,所以投资者的择优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评估比较各备选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