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研究——基于整体视角

来源 :广东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eat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飞速发展,国内外学者对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的研究可谓百花齐放,却也莫衷一是。在学界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当代中国发展道路,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界关于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的研究成果,深化人们对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的理性认识,而且能够为当今中国的发展实践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理论参考。本文通过考察学界的研究现状,并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史实认为,当代中国发展道路是一个内涵高度抽象、外延包罗万象的宏大概念,它既不等同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道路、政治发展道路或文化发展道路等不同领域的发展道路,亦不等同于中国“经济特区发展道路”、“中部崛起道路”、“西部大开发道路”等不同地域的发展道路。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的研究者,应在学界对中国不同领域和不同地域发展道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出作为整体意义上的当代中国发展道路之共性。本文通过将当代中国发展道路同几个相近概念的比较,澄清了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的内涵,讨论了如此宏大的概念是何时、在何种意义上被提出来的,在此基础上找到更为贴切的、更有意义的研究视角。正是循着这一思路,本文尽可能详实地考察关于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研究的文献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选,把对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的历史考察、现实反思、理论概括有机结合起来,认为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中西文化的不断碰撞交融既是当代中国发展道路话语得以呈现的必要条件,又是孕育当代中国发展道路多层架构的“肥沃土壤”。而且,改革开放以来中西不同元素碰撞交融的动态过程,本身也是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的一种呈现形态。事实证明,当代中国发展道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对全球化时期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概括,以达到更好地指导当代中国的发展实践之目的。   本文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说明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讨论了学界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学界关于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研究的薄弱环节,并据此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澄清了当代中国发展道路与其它概念间的异同。并论证,改革开放之后中西文化间的碰撞磨合是形成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的必要条件,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日益强大则是引起国外学界舆论界关注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的主要原因,国人的文化自觉是国内学界和舆论界关注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的重要因素。第三部分,根据中西文化交流传播的规律,并结合史实,从相对静止的角度剖析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的策略层面、制度层面、理念层面的三层架构及各层面间的逻辑关系,最后,分析了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的内在矛盾。第四部分,从运动变化的视角,尝试以“增量式发展”概括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的成功经验。第五部分为结语与讨论,该部分阐述了本研究的启示,并讨论了本研究的不足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其他文献
素描的绘画过程思维十分广泛,我们了解虚实变化后怎么去观察虚实变化才是正确的方法,从而避免出现素描常出现的问题,学会观察虚实变化。需要通过比较大关系和观察小关系的观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印象派绘画艺术是西方传统绘画科学与理性的结合与发展,它对整个欧洲的绘画史有着极深的影响。印象派画家善于捕捉瞬间即逝的景物,他们的特点在于将光和色的运用体现在作画时
蔡元培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民主革命家,他虽然是清末翰林,却彻底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教育,主张教育救国,以新的民主思想和现代科学知识开启民智。在实现国家由
Because of an unexpected signal noise within the network or an unpredicted fault with personal computers (PCs), many problems emerg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2005年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以来,其建设情况广受关注。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立时间较短且缺乏相关经验的借鉴,其学科发展仍处于起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教学需求,为了能够全面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内留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经济扶持政策,开始向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公平竞争政策流变,政府和企业形成一种新型合作关系,
适足住房权是指公民有权获得可负担得起的适宜于人类居住的、有良好的物质设备和基础服务设施的、具有安全、健康和尊严,并不受歧视的住房的权利,主要包括:居住权、安全与健康权(或称舒适权)、住宅的公平权、住宅隐私权、住房选择的偏好权、住宅救济权以及住宅不受侵犯权和自由处分的权利。同时,适足住房权是适当生活水准权的重要体现,它包含于适当生活水准权之中;也是社会保障权的组成内容,保障住房困难家庭获得住房是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