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发病机制的代谢组学初步探索及优化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3356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UHPLC-QTOF/MS的冠心病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及代谢标志物的探索目的:不同人群受到不同遗传因素和环境危险因素相互作用后将最终影响共同的生物代谢过程,因此通过代谢组学手段从小分子代谢物水平的变化研究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形成机制已成为新的研究方向。本研究旨在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探索中国冠心病患者群体的血浆小分子代谢特点及其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经过严格的冠脉造影资料审查,从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795位通过筛选的患者中抽取300位患者建立了一个独立的代谢组学研究队列:150人严重冠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组(severe coronary heart disease,sCHD)和年龄与性别1:1匹配的150人冠脉造影正常对照组(angiographically normal controls,ANC)。我们将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至少一支主支冠状动脉管腔直径缩窄≥80%定义为sCHD组,将经冠脉造影确认冠状动脉管腔直径缩窄≤ 20%定义为ANC组。抽取患者的静脉血分离血浆,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HPLC-QTOF/MS)的代谢组学检测方法,从阳离子相和阴离子相两种电离模式进行了血浆代谢组学分析。将筛选出的具有明确二级质谱定性信息的小分子代谢物分别加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P<0.05),分析校正传统冠心病危险因素(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和检测批次等因素。为了防止n次检验可能带来的Ⅰ类错误,又进行了 Bonferroni correction校正(P<8.2×10-5(0.05/611)),并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这些小分子代谢物与冠心病患病风险关联的方向和程度。结果:除年龄和性别进行了匹配,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在严重冠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组皆显著高于冠脉造影正常对照组。300个血浆样本上机检测后我们一共获得611个(466个阳离子模式、145个阴离子模式)具有明确定性半定量信息的有效峰,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0.05)校正传统冠心病危险因素和检测批次后我们一共筛选出105个差异代谢物(其中21个实为未知代谢物)在两组间血浆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主要包含51种磷脂、10种肉毒碱、8种游离脂肪酸类、5种胆汁酸代谢中间产物、3种氨基酸和7种未统一分类代谢物(吲哚、己酮酸、4-吡哆酸、水杨尿酸、咖啡因、睾酮、对甲氧基苯乙酸)。经 Bonferroni correction 校正(P<8.2×10-5(0.05/611))从 105种差异代谢物中筛选出了 6种组间差异最为显著的血浆代谢物(吡哆酸、棕榈酸、亚油酸、脂酰肉毒碱(14:1)、石胆酸、磷脂酰甘油(20:3/2:0)),且这些代谢物皆表现出与冠心病患病风险显著的正相关(oddsratio,OR值范围2.79-7.24)。结论:本研究借助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获得了中国冠心病患者群体的代谢指纹图谱,并首次报道了吡哆酸、石胆酸和磷脂酰甘油(20:3/2:0)这三种与冠心病病理生理过程有强关联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从整体水平探索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及寻求新的治疗途径提供了依据。吡哆酸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单核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目的:我们前期的研究通过血浆代谢组学检测发掘了一种在严重冠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组和冠脉造影正常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小分子代谢物吡哆酸,并且发现血浆吡哆酸每增加1%冠心病患病风险就增加4.879倍。为了进一步探讨吡哆酸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我们在细胞水平初步探索了吡哆酸可能对两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形成紧密相关的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人单核细胞系(THP-1))产生的影响。方法:我们先后使用不同刺激浓度(20 nmol/L、50 nmol/L、100 nmol/L、200 nmol/L、500 nmol/L、1000 nmol/L、2000 nmol/L)的吡哆酸溶液刺激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人单核细胞系(THP-1),于不同刺激时点(12h24h48h和72h)通过细胞活力检测分析吡哆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产生的增殖影响,于吡哆酸刺激 48h 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 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的方法检测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细胞粘附因子(ICAM)的表达变化以评估炎症反应变化。结果:研究发现给予吡哆酸刺激48小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活力开始发生了显著下降且随着吡哆酸浓度增加而逐渐降低2000nmol/L浓度刺激时最低可下降10.7%。给予吡哆酸刺激72小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活力从刺激浓度20nmol/L起即表现出增殖活力显著下降,随着吡哆酸浓度增加而逐渐降低,1000nmol/L浓度刺激时最低可下降10.56%。低浓度的吡哆酸刺激没有诱发单核细胞的炎症反应,而当吡哆酸浓度为1000nmol/L和2000nmol/L时,THP-1细胞IL-1β、TNF-α和ICAM表达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细胞,IL-1β表达量最高升高到1.22倍、TNF-α的表达量最高升高到1.4倍、ICAM的表达量最高升高到1.74倍。结论:吡哆酸能够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出现增殖抑制、人单核细胞系炎症因子(IL-1β、TNF-α、ICAM)表达上调,因此推测血浆吡哆酸水平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发展相关。混合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和金属裸支架治疗多处病变冠心病患者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目的:药物洗脱支架(DES)有效降低了金属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发生率及靶血管或靶病变的血运重建率,但其涂层药物能够导致靶血管内皮修复延迟以及致死性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升高,引起了学界对DES使用安全性的关注与探讨。因此针对冠状动脉多处病变患者,术者们开始尝试药物洗脱支架和金属裸支架混合置入(Hybrid支架)的介入治疗策略,以期通过适度减少药物支架置入数量来提高PCI治疗安全性并获得最佳的临床效果。本研究旨在评估混合置入药物洗脱支架(Hybrid支架)和金属裸支架治疗多处病变冠心病患者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入选了 2004年4月至2006年10月期间,在我院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状动脉多处病变患者共计6495例,并根据支架置入种类分为药物洗脱支架和金属裸支架混合置入组(Hybrid组,848例)和单纯药物洗脱支架置入组(5647例)。按1:1的比例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共823对患者最终纳入研究。临床随访资料包括术后30天、1年和2年的死亡、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靶血管血运重建、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研究对比分析了两组术后2年内的各种临床事件的累积发生率差异,并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对临床事件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术后2年Hybrid支架治疗组靶病变血运重建(风险比2.38,95%可信区间1.50-3.70)、靶血管血运重建(风险比1.61,95%可信区间1.15-2.27)以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风险比1.37,95%可信区间1.02-1.85)的风险显著高于单纯DES支架治疗组,两组间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和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年Hybrid支架治疗组累积晚期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单纯DES支架治疗组(P=0.0112),而2年累积支架内其他血栓形成事件:肯定的血栓、肯定+可能血栓、早期血栓及极晚期血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冠状动脉多处病变需置入多支架的患者而言,单纯药物洗脱支架置入的远期有效性明显优于混合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和金属裸支架,两种支架置入策略安全性相当。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围术期心肌梗死风险模型及评分系统研究目的:既往国内外关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并无系统、全面的研究,本研究旨在针对美国心血管介入学会(SCAI)制定的PMI定义,系统的筛选出围术期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PMI风险模型及评分系统,用于全面评估多个危险因素共同作用下围术期心肌梗死的风险。方法:本研究入选了 2013年1月至2013月12月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成功行择期PCI治疗并具备围术期心脏损伤标志物监测资料的患者共3371例(3516次PCI治疗)。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SCAI所定义的围术期心肌梗死(PMI),分为围术期心肌梗死组和无围术期心肌梗死组。筛选可能影响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心肌损伤标志物等生化指标、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介入操作特点等,纳入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识别出围术期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子并建立围术期心肌梗死风险模型。根据各个危险因素对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危险度分配相应的分数,形成PMI风险评分系统。通过Bootstrap方法从入选患者中内部验证评分系统(样本量n=3516,再抽样次数B=1000),进一步验证风险模型和评分系统的预测能力和有效性。结果:在所有成功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3371例患者患者中,有107例患者(3.1%)对应108次PCI治疗发生了围术期心肌梗死。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围术期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比值比(OR)为1.037,95%置信区间(CI):1.016-1.058;P<0.01)、多支血管治疗(OR 为 1.697,95%CI:1.095-2.629;P=0.02)、至少一处分叉病变治疗(OR 为 1.869,95%CI:1.213-2.878;P<0.01)、靶病变总长度(OR为1.016,95%CI:1.009-1.024;P<0.01)。由此建立的PMI评分系统 ROC 曲线下面积为 0.71(95%CI:0.66-0.76),H-L p=0.5;经 Bootstrap 方法内部验证得到PMI风险评分系统平均ROC曲线下面积为0.707,中位ROC曲线下面积为0.708;根据PMI评分的四分位数,将前三个四分位Q1-Q3合并定义为非PMI高危组(对应风险评分<10分)而第四四分位Q4定义为为PMI高危组(对应风险评分≥10分),围术期心肌梗死风险在PMI高危组显著高于非PMI高危组(P<0.01)。结论:本研究全面系统的筛选出了影响围术期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靶病变总长度、多支血管治疗、至少一处分叉病变治疗,并建立了简便易用的PCI后围术期心肌梗死风险评分,准确划分出围术期心肌梗死的高风险患者,为临床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其他文献
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了浙江桐乡桑叶茶中6种矿物元素的含量;用相关的国家标准检验法测定了生物碱、酚性物、氨基酸、黄酮、总糖、Vc等有机物含量.结果显示桑叶茶中的矿物元
采集连云港海域浒苔藻体进行自然光照和固定水环境条件下三种密度梯度(0.5 g/L,2.5 g/L和5.0 g/L)的培养,利用美国ASD便携式地物光谱仪获取浒苔藻体整个培养过程中的反射光谱
分析健康体检中心制度建设与工作室的数量及功能、布局及流程的关系,强调工作室制度与规范管理是健康体检中心制度建设的重点,提出健康体检中心应注重制度的形成机制和执行保
通过对普通V带传动的计算准则及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按最小带传动体积要求求出了各带型的最佳小带轮直径 ,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普通V带传动的优化设计方法。
分组讨论教学法作为最能调动学生思维能动性、发展学生自主能力的教学手段,已经在课堂中普及。在英语课堂中,要有效地实施"分组讨论"教学:析学情、备学生,科学设计课堂;慎分
该实验用荧光猝灭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新型除草剂N-(2-溴苯基)-2-(4,6-二甲氧基-2-嘧啶氧基)苄胺[ZJ0777][C19H18BrN3O3]与牛血清蛋白(BSA)结合反应的光谱
浒苔光谱特征是遥感之本,可为浒苔灾害的遥感实时监测与预警研究提供重要基础数据。本文基于Delphi开发工具和Interbase数据库平台,采用"面向应用"的系统开发方法,运用dbExpr
针对武警医院遂行多样化任务卫勤保障特点,设计开发医院卫勤战备管理系统;用计算机手段对战备物资、人员、预案、伤病员、训练等进行科学管理,实现机动卫勤分队的信息化管理
为了探索理论和实用性兼顾的水污染物排污权初始分配价格的定价方法,在对现有排污权定价模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环境容量的资源性和价值性的探讨,建立了支付意愿定价模型和
波纹金属软管是化工管路系统中量大面广的补偿元件,主要起承受内压,补偿轴向位移、横向错动位移、管道热变形,还具有隔振降噪等重要作用,是管路系统完整性与密封性的薄弱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