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v6的入侵检测系统研究和设计

来源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l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Pv6协议是在充分考虑IPv4协议缺陷的基础上设计的,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应用。相应的有关IPv6网络安全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热点。入侵检测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网络内部安全防护技术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但目前还没有成熟的IPv6下入侵检测系统产品,因此,基于IPv6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意义。本文在深入分析IPv4网络中入侵检测系统的基础上,通过总结IPv6网络安全的特征,结合IPv6协议分析、混合式入侵检测以及基于规则的模式匹配等技术,设计了基于IPv6的混合式入侵检测系统(Mixed IPv6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Mv6IDS)的总体架构,并结合对开源软件Snort的分析,给出该系统的具体实现过程。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的不足之处,比如前者只能监视被保护主机本身,后者只能检测出已有的入侵行为且无法检测IPv6网络中IPSec加密的数据包,本文设计了基于主机和网络的相结合的分布式总体架构,它的优点是既能发现网络中的攻击信息,也能从系统日志中发现异常情况。2、针对误用检测技术和异常检测技术的优缺点互补性,比如前者对新的入侵方法无能为力导致容易漏报,后者过于依赖系统正常工作日志导致容易误报,本文采用误用和异常检测的混合式检测手段以提高对入侵的识别率。3、针对现有IPv6环境下的入侵检测系统不能处理IPSec协议中使用ESP加密的数据包的缺陷,本文在对IPv6协议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DecodeESP()函数以及其密钥管理方法,并将它们添加在Snort的协议解析模块中实现,从而解决IPv6中IPSec加密数据无法被检测的问题。由于加密数据的解密需要通信双方进行密钥等相关信息的传递,所以此处的改进主要应用在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中,本文中将其添加在HIDS子系统中实现。4、针对Snort规则匹配算法——BM算法检测效率上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主要是通过对数据串中下一个字节作为匹配基础的方法,加快了匹配时字符串的偏移量从而提高了匹配效率,并将该算法应用到检测引擎模块中实现。总的来说,本文设计的Mv6IDS由NIDS子系统、HIDS子系统、监控平台子系统、响应子系统和防火墙联动子系统组成。理论上它能够使检测效率、误报率和漏报率的减少、对IPv6下加密数据的入侵检测、安全防御(与防火墙联动)等性能得到一定的改进;而在实现上,本文给出了NIDS、HIDS以及响应子系统的具体实现,通过实验证明该系统能够检测IPv6网络攻击并输出报警,在检测效率上高于原先的Snort系统,能够解析简单的IPSec加密数据包并检测其入侵,为基于IPv6入侵检测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数据库资源的日益丰富,论文信息的获取越来越便利。科研人员可以很方便地检索到各种需要的学术论文,协助研究工作。但与此同时,这也方
视觉导航技术已经成为了自主车导航的关键技术,但容易受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如天气、光线等,其鲁棒性一直是一个难点。另外,该技术对视觉信息处理的实时性要求比较高。为
模型驱动架构(MDA)是由对象管理组织(OMG)提出的一种软件开发框架,其核心思想是将实现细节与业务功能分离,把软件开发的注意焦点提升到更高的抽象层次。它基于统一建模语言(UML
自然界的很多行为都表现为群体性。利用这些群体行为来建立的模型称为群体智能算法。群体智能算法中有许多算法,微粒群优化算法就是其中一个,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很多优化问题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通过网上教学系统实现学生课外学习和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已成为课堂教学一种很好的辅助手段。网上教学系统为学生构建自主的学习和交流环境,有助于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执行者,其通过相互作用来完成生命活动,因此只有对蛋白质进行整体,网络水平上的研究,才能真正揭示生命现象的分子机制,这就导致了蛋白质组学的出现。蛋白质
以3G、软交换、宽带为代表,业界在下一代网的部署方面已经形成规模,下一代网络再次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它是一个业务驱动的网络,其业务层是网络发展的焦点。而业务支撑环境是
煤炭工业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然而煤矿井下环境变化无常,极易出现瓦斯爆炸、透水、顶板坍塌等安全事故,实现对设备、人员及时的跟踪对灾后救援、安全生产
随着业务环境的完善和移动终端设备能力的增强,用户对移动环境中服务体验期望也在提高。由于移动环境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局限性,要在移动环境中开展类似桌面电脑或有线设备的聚合
跨域基于口令认证密钥交换协议(简称跨域C2C-PAKE协议)借助用户与他所在域中服务器间共享的口令,为属于移动网、家庭网等不同域中不能以可信的方式预先共享口令的客户在各自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