铬、铀污染的微生物与植物共生修复体系的建立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l123456789zyl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工业和核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核素)污染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对生物研究中铬和铀的价态测定方法的影响物质进行了考察,并从新疆盐碱地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出若干株土著微生物,考察其对铬和铀的耐受能力和去除能力,以期筛选出具有高效去除能力的菌株;将这些菌株与本研究室前期筛选出的具有较高去除能力的菌株配伍,通过与小白菜、蚕豆、向日葵、油菜和玉米等常见的植物进行正交水培实验,得到与植物共生的菌株配伍,并进行铬、铀污染修复水培试验,为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   (1)考察了H2SO4、HaPO4、KNO3、KH2PO4、蛋白胨和牛肉膏6种常见生物样品组分对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铬和铀的价态影响研究。单波长法测定铬的价态误差最大在40%左右。而利用双波长法测定Cr(Ⅵ)相对误差最大为H2SO4,误差值为2.54%;对Cr(Ⅲ)测定的相对误差较大的为H2SO4和,分别为:14.57%和8.87%。分光光度法测定U(Ⅵ)中最大误差为10.54%(蛋白胨),而六种物质对U(Ⅳ)测定的相对误差均小于2%。因此,双波长法可测定Cr(Ⅵ)和不需要用酸消解处理的生物样品中Cr(Ⅲ)的价态,分光光度法可以测定生物样品中U(Ⅵ)和U(Ⅳ)的含量。   (2)从新疆土样中分离出了XJ-Ⅰ、XJ-Ⅱ、XJ-Ⅴ和XJ-Ⅵ等菌株及日本盐碱地中分离出来的JP-B菌和JP-Q菌,筛选出了对Cr(Ⅵ)和U(Ⅵ)去除能力较强的JP-B菌、XJ-Ⅱ和XJ-Ⅰ,去除率均在90%左右。   (3)采用了7种菌株和5种植物小白菜、蚕豆、向日葵、油菜和玉米,分别设计了9个L9(34)的正交体系,在水培的条件下,得到了与植物共生的菌株配伍组合。A1B2C2D2处理促进小白菜的生长;A3B3C2D1、A1B2C2D2、A2B1C2D3促进蚕豆的生长,对蚕豆生长的促进次序为B体系>H体系>E体系;A2B3C1D2促进玉米生长;A2B1C2D3、A1B2C2D2促进向日葵生长,G体系对向日葵的促进作用较D体系显著;在F体系中,各处理均抑制玉米的生长;A3B2C1D3促进油菜的生长。   (4)采用L9(34)的正交水培体系,考察不同植物和微生物组合中铬和铀的吸收情况。结果发现,植物各部分对铬和铀的吸收能力为:小白菜根>黄叶>叶;油菜茎>叶>根;蚕豆根>叶>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均抑制了小白菜和油菜对铬和铀的吸收,油菜对铬的抑制率最大63.57%,小白菜对铀吸收的最大抑制率为72.33%,对蚕豆的最大抑制率为42.5%。小白菜对铀的提取量要显著大于油菜和蚕豆。   综上所述,双波长法和分光光度法可用于测定生物样品中铬和铀的价态,正交水培可快速筛选植物.微生物共生最佳配伍体系,采用不同的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可有效阻止植物对铬和铀的吸收,具有提高植物对铬和铀污染固定修复的潜力。
其他文献
分类学是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但发展相对较慢,上世纪80年代之前,分类学界主要还是依据物种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但是由于趋同进化,趋异进化,幼体形态难以捕捉,自然因素导致的形态标准难
会议
随着丙烯市场的供不应求,各炼厂对催化裂化装置进行催化剂和工艺技术改造,以大幅度增产丙烯。而气体分馏单元丙烯收率低则成为炼厂经济效益的瓶颈。本课题即以化工过程模拟为手
会议
组蛋白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组蛋白具有不同的甲基化位点,其中H3K9是一个重要的甲基化位点,而催化H3K9甲基化是由组蛋白甲基
会议
本文通过将草甘膦与氧氯化锆反应制备了草甘膦锆(ZrGP)。在使用氢氟酸的条件下得到了结晶度较高的ZrGP微晶,XRD表征其具有α-磷酸氢锆(α-ZrP)类层状化合物的层状结构,层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