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细胞毒药物和(或)免疫抑制剂前后HBV DNA载量与肝损害的关系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sx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HBV再活动导致的肝损害是HBV感染者应用细胞毒药物和(或)免疫抑制剂后预后不佳的重要因素。众多文献报道治疗前HBV DNA高载量是HBV再活动的高危因素之一,但治疗前后HBV DNA载量波动情况与肝损害的关系则鲜有报道。国内外研究已证实预防性抗HBV治疗可以有效防止HBV再活动及其导致的肝损害发生率或严重程度,并强调密切监测HBV DNA载量。 研究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非肝病专科医师对HBV DNA载量的监测及抗病毒治疗情况,并探讨应用细胞毒药物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前后HBV DNA载量波动情况与肝损害之间的关系,分析肝损害的高危因素。 研究方法: 1、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研究1999年1月1日至2009年4月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第二、第三医院及肿瘤医院住院患者,明确为血清HBsAg(+),合并免疫虚损性疾病并应用细胞毒药物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根据对细胞毒药物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前后是否规范地监测HBV DNA载量,将研究对象分为规范病例组及不规范病例组,分析广州地区非肝病专科医师对HBV DNA的监测及抗病毒治疗情况。 2、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规范病例组按基线HBV DNA载量,分为基线HBV DNA阳性组(<3log10拷贝/m)和基线HBV DNA阴性组(≥3log10拷贝/ml),分析两组应用细胞毒药物和(或)免疫抑制剂后肝损害发生率。再根据抗病毒干预方式不同,将规范病例组分为预防性抗病毒组,挽救性抗病毒组和未抗病毒组,对比各组肝损害发生率与肝损害发生程度。统计应用细胞毒药物或免疫抑制剂后HBV DNA载量波动大于2log10拷贝/ml的病例数,分析其与肝损害的关系。最后分析本研究中引起肝损害的高危因素。统计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 1、140例研究对象中,规范病例组82例,不规范病例组58例。其中,实体肿瘤例数及结缔组织疾病例数在不规范组中所占比重高于规范组(前者x2=4.606,P=0.032,后者x2=6.263,P=0.012)。HBV病毒标志物总测定频次为298.21±341.00(天/次)。基线HBV DNA总测定率为68.57%(98例),HBV DNA总测定频次为217.99±348.17(天/次)。肝损害总发生率为55%(76例),由肝衰竭引发的总病死率为13.57%(19例)。仅23.57%(33例)的患者在应用细胞毒药物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同时或提前1~2周进行了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2、规范病例组中,基线HBV DNA阳性组在应用细胞毒药物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前的HBeAg阳性率、平均ALT水平及抗病毒干预治疗率均显著高于基线HBV DNA阴性组。治疗后两组的平均ALT水平、肝损害发生率、肝衰竭引起的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 3、规范病例组中,预防性抗病毒组、挽救性抗病毒组、未抗病毒组肝损害发生率及因肝衰竭引起的病死率无统计学意义,但预防性抗病毒组中重度以上肝损害的发生率较挽救性抗病毒组低(x2=6.458,P=0.040)。预防性抗病毒组中有4例(4.88%)因不规则抗病毒治疗或自行停药而出现HBV DNA反弹,导致第二次肝损害发生并引起肝衰竭而死亡。 4、82例规范病例组中,共有58例在应用免疫抑制剂和(或)细胞毒药物治疗后出现HBV DNA载量波动并较基线值升高(含)2log10拷贝/ml以上,其中40例(68.97%)发生肝损害;24例HBV DNA载量波动并较基线值小于2log10拷贝/ml以下,其中8例(33.33%)出现肝损害。两者比较,x2=8.880,P=0.003,有显著性差异。由HBV DNA载量波动导致的肝损害的发生与基线HBV DNA载量无关。 5、患者接受细胞毒药物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出现HBV DNA载量波动的平均时间为178.96±245.26(天),出现肝损害的平均时间为201.72±278.11(天)。经线性回归分析,HBV DNA载量波动时间与肝损害出现时间的相关系数R=0.783,P=0.000。设“HBV DNA载量波动时间”为“x”,“肝损害出现时间”为“y”,得出两者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51.814+0.888x。应用细胞毒药物或免疫抑制剂后的200天内为肝损害高危期。 6、评估肝损害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基线肝功能(ALT、TBil水平)、HBeAg、基线HBV DNA载量、治疗后HBV DNA波动值、治疗后HBV DNA高峰值、抗病毒治疗。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后,仅基线HBeAg(阴性)和HBV DNA载量波动幅度(≥2log10拷贝/ml)是发生肝损害的高危因素。 研究结论: 1、广州地区非肝病专科医师对合并免疫虚损性疾病的HBV感染者使用细胞毒药物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前后的HBV血清标志物、HBV DNA载量监测程度不足,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率低于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建议,且不同专科间也存在一定差异。 2、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HBV感染者应用细胞毒药物或免疫抑制剂后的肝损害程度。过早停药或不规则停用抗病毒治疗,可导致HBV发生病毒学反弹并引起严重肝损害,且病死率高。 3、HBV感染者应用细胞毒药物或免疫抑制剂后HBV DNA载量波动大于2log10拷贝/ml是肝损害发生的高危因素,HBV DNA载量波动时间早于肝损害出现时间。 4、HBV感染者应用细胞毒药物或免疫抑制剂后的200天内为肝损害高危期。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AIM:To identify the genes induced and regulated by the MYC protein in generating tumors from liver stem cells.METHODS:In this study,we have used an immortal por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抑制Spy1表达后食管癌细胞对化疗药物顺铂敏感性的变化。[方法]在食管癌Eca-109细胞中转染靶向Spy1的si RNA,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py1的表达情况;MTT法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