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市历来重视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曾经为国家队输送大量的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但是由于上海面积相对较小、绝对人口较少,同其他体育强省相比可供选拔的人才偏少,加上家长对子女未来职业选择的不确定因素,就造成了上海市的适龄运动员不足,上海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严重缺乏显得加强重点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已经迫在眉睫。游泳项目作为上海市竞技体育的重点项目,其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上海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应立足于上海特定的经济文化背景,对上海游泳项目现有的业余训练体制进行渐进式的改革,构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因此,研究上海游泳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对上海市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上海市游泳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特别是教练员层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获得真实而详细的资料,并对调查数据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研究和统计分析,旨在找出影响上海市青少年游泳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提出上海市青少年游泳运动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化建议,提出上海市青少年游泳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科学化训练模式。本文通过使用文献资料法:查阅文献,了解国内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和游泳运动后备人才培养所需要解决的问题。问卷调查法:制定调查问卷,对本研究的调研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对上海市游泳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和训练模式进行调查。专家访谈法:对知名教练员和游泳运动有关专家进行访谈,确定调查问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了解游泳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制约后备人才培养的因素。逻辑综合分析法:在查阅文献资料、与主管领导、行政人员和教练员进行交流、探讨以及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处理的基础上,采用分析比较法对已有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并运用理性思维方式对上海游泳运动后备人才培养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研究结论得出:执教上海市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后备人才的教练员大多数年龄分布在30-50之间,学历多数为大专以上,教练员中级职称较多,原运动等级以运动健将为主,执教年限5-15年者居多。运动员平均每周的训练时间7-14小时,次数为7次左右,教练员对生理生化指标运用较少、不能很好的使用计算机处理训练信息,科学研究能力较差。就运动员的训练和学习情况,教练员能及时的沟通。同时学习和训练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学习和训练在时间上相互冲突以及学校和运动队管理部门要求的冲突。招生标准教练员比较了解并能很好的执行,运动员的输送主要方向是:体工队、二线队、高等院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