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早白垩世多瘤齿兽类(Mammalia:Multituberculata)新材料及多瘤齿兽类系统发育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_wsx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白垩世是多瘤齿兽类演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此期间,多瘤齿兽类由晚侏罗世的原始类群向晚白垩世的进步类群转变。但在世界范围内,早白垩世多瘤齿兽类的化石记录相对较少。中国辽西地区下白垩统义县组、沙海组和阜新组产出了保存相对完整的多瘤齿兽类化石,但目前在九佛堂组中尚无多瘤齿兽类化石记录。本文主要研究了两件产自辽西热河群九佛堂组中的多瘤齿兽类骨架,一件产自辽宁凌源市三家子乡青山村敞子沟地区(IVPP V20778),另一件产自辽宁建昌县喇嘛洞肖台子地区(IVPPV17949)。  论文详细研究并建立了始俊兽科(Eobaataridae)一新属Aurorabaatar gen.nov.,包括两个新种A.kielanae gen.et sp.nov.和A.jiufotangensis gen.et sp.nov.。Aurorabaatar具有始俊兽类的典型特征:齿式为3·0·5·2/1·0·3·2,下门齿纤细,p1退化,p2-3齿冠变小,p4具有8-9个锯齿及一个后颊侧齿尖,m1-2齿尖并生,舌侧比颊侧短;I3横宽,M1后舌翼发育。Aurorabaatar的p4具有8-9个锯齿,m1-2齿尖式3∶2,P5具有两列齿尖,主齿尖列3个齿尖,颊侧齿尖列2-5个小尖,M1齿尖式5∶4∶Ri,I2具有后侧小尖,这样的特征组合与已知的始俊兽类不同。A.jiufotangensis在p4形态、锯齿数目,I2、P5形态,及掌骨与指骨的比例上与A.kielanae相区别。Aurorabaatar的头骨形态整体与Sinobaatar lingyuanensis相似,鼻骨窄长,泪骨较大,额骨窄,额顶缝呈“V”形,无眶后突,顶骨较宽。Aurorabaatar kielanae的指骨指数是多瘤齿兽类中最高的,通过比较新材料与现生地栖、树栖哺乳动物手部和脚部的形态特征,推测Aurorabaatar kielanae可能为树栖动物,而Aurorabaatar jiufotangensis可能是以地面活动为主的地栖/攀援动物。  Aurorabaatar kielanae的正型标本中保存了目前所有已知多瘤齿兽类中最完整的中耳结构,同时也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多瘤齿兽类中具有真正哺乳动物中耳的直接化石记录。Aurorabaatar的中耳已完全与下颌(齿骨)脱离,成为真正的哺乳动物中耳,整体形态与现生哺乳动物中的单孔类接近:外鼓骨“V”形,腹侧支较长;锤骨柄发育,锤骨前突短;锤骨和砧骨呈背腹侧关节;砧骨轮廓近似梯形,整体较薄,长脚比短脚稍长;镫骨整体细长,镫骨底板可能较宽,中间有镫骨孔。同时,Aurorabaatar kielanae的中耳保留了原始的特征,如锤骨柄较短,上隅骨没有与锤骨体完全愈合。  基于48个分类单元和121个形态学特征所构成的矩阵,论文使用了简约法和贝叶斯推断两种方法重建多瘤齿兽类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Aurorabaatar是始俊兽类的成员无疑,在该类群中Aurorabaatar处于相对进步的位置(比Eobaatar和Sinobaatar进步),与Heishanobaatar和Hakusanobaatar构成单系类群;与传统观点相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斜沟齿兽类并不构成单系类群。晚侏罗世萧菲特兽类构成一个单系,处于多瘤齿兽类最基干的位置。北美和欧洲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类群总体处于比亚洲早白垩世类群更为基干的位置,但各属种之间的系统关系没有得到更好地解决。始俊兽类构成单系类群,是早白垩世相对进步的类群,与Arginbaatar-白垩齿兽类这一支系互为姐妹群。Arginbaatar是与白垩齿兽类关系最近的早白垩世类群。白垩齿兽类不同类群间的系统关系没有得到较好解决,晚白垩世相对原始的类群在系统树上的位置不稳定,这些类群与更晚期的白垩齿兽类系统关系不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Eucosmodontids、牙道黑他兽类、纹齿兽类和羽齿兽类的单系性较为稳定。晚白垩世的Yubaatar与纹齿兽类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依据体重估算经验公式对两个新种的体重进行了估算,两个物种均属于体型较小的多瘤齿兽类,Aurorabaatar kielanae的体重约50g,Aurorabaatar jiufotangensis的体重约21.7g。通过外鼓骨形态估算了鼓膜的最小面积,听力频率的估算结果显示Aurorabaatar kielanae所能接收到的声波频率范围为2.1-56.3Kz,最佳频率为14.6Kz,与家鼠、负鼠和树鼩相似。综合前人对多瘤齿兽类牙齿形态与食性的定性、定量研究结果,始俊兽类的牙齿复杂度在斜沟齿兽类中相对较高,Aurorabaatar与始俊兽类Eobaatar的牙齿复杂程度最为接近,其食性很可能对应于现生哺乳动物的“肉食性”—轻度杂食性。
其他文献
论文通过地震资料解释分析了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油泉子-开特米里克-油墩子构造带的构造样式及构造演化过程。地震资料解释表明,研究区浅层主要的构造样式有背冲构造、逆冲叠
长岭断陷位于松辽盆地南部的中央坳陷区。本区勘探程度比较低,但前景广阔,研究区的深层发现腰深1井,于火山岩储层获得天然气重大突破,也证实了无机气藏有着广阔的前景并将成
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对有色金属资源需求日益增大,加强地质找矿与研究,扩大资源储量已是当务之急。铝
风成粉尘是亚洲中部和东部的一个重要环境特征。关于粉尘的最早记录来自中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沙尘暴的科学观测及野外考察至少始于200年前。十九世纪下半叶人们已经开始
青藏高原是由冈瓦纳大陆北部边缘和欧亚大陆南部边缘裂离出来的具有不同构造属性的原始地壳块体共同建造起来的,这些块体在性质上属于相邻古老地盾或地块大陆边缘的构造裂离碎
本论文以现代石油地质学、地球化学理论为基础,与前人研究成果、资料相结合,对武威盆地石炭系露头烃源岩地质特征、有机地化特征、基本石油地质情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指出了
水文参数在钾盐采矿工程中具有重要的的意义。在钾盐矿井施工过程中,水文参数是进行固井、防水的先决条件。在钾盐的开采过程中,由于盐矿层本身的易溶性,要求盐矿的疏干工作
在我国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中,高含蜡、高凝固点稠油有十几亿吨之多。由于这类石油流动性差,严重影响了油井产量及泵效,因此开发稠油油藏的关键在于解决流动性差的问题。造成流动性
真菌在矿物和岩石风化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岩生真菌对岩石的风化作用研究是微生物风化作用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利用从碳酸盐岩表面分离到一株真菌,开展了岩生真菌
(本刊讯)7月29日,香港知名公益人士、摄影家罗朱玲玲女士的个人摄影展——“罗朱玲玲眼中的岭南建筑有声摄影展”在佛山岭南天地简氏别墅内盛大揭幕。整个活动时间为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