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金融监管法治化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x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步伐加快,金融科技广泛应用,金融的风险形态呈现复杂化。本文研究的新时代中国特色金融监管法治化问题,是以马克思主义金融监管理论和法治理论为指导,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监管改革发展和金融监管法治建设为对象,聚焦当前金融监管改革及其法治化中的问题,对深入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金融监管法治化,进而加快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进程进行探讨。
  金融的功能犹如硬币的两面,一方面,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风险始终与金融相生相伴,正如马克思所言,生息资本也就是金融是“一切颠倒错乱形式之母”。回顾过往,一部人类金融史,实质上也是一部金融危机治乱循环史。严重的金融危机足以威胁政权稳定,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就曾引发多国治理危机甚至政府垮台。由此可见,金融自带风险基因以及金融危机引发的巨大冲击,都凸显了金融安全的重要性和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进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健全金融法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在国家治理现代化逻辑中,法治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同理,在实现金融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上,法治化也应当是必由之路。
  金融监管是政府矫正金融市场失灵的一种公权力,如何对待政府公权力是法治的基本问题,因此,金融监管的法治化研究也必须围绕如何对待金融监管权力展开。对现代国家来说,法治化是权力合理配置和运行的基本方式,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性保障。本文所述的金融监管法治化是围绕监管权主体地位、监管权配置、监管权行使、监管权监督等开展的一种微观层面权力变革现象,旨在建构新时代金融监管权力的生存方式。金融监管法治化的核心要义就是对金融监管权力进行制衡。通过对金融监管权力的制衡,规范监管权力运行,促进监管权力行使的理性化,实现金融市场多元主体利益的平衡。金融监管法治化的基本框架就是对金融监管权力运行进行法治化设计,实现从监管机构的设立、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到监管模式、监管手段、监管程序的确立,再到对监管权力的监督控制,都依赖于法治的指引和保障。首先,金融监管机构依法而产生,这保证了权力本身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其次,金融监管权力配置法治化,要求金融监管权力由法律根据制衡与协调的原则在不同领域进行分配,并由法律明确界定不同权力的边界,以此实现权力和职责的法治化配置。再次,金融监管主体应依法行使监管职权。权力行使包括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既要应当制定完整、统一、协调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和规则体系,实现监管全覆盖。又要求金融监管机构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监管。最后,加强对金融监管权力运行的监督,将监管行为完全纳入法律规范的调控之下。
  一切社会科学都是研究人的科学,都是研究人类不同的社会实践。任何一门社会科学的发展,都是在以往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而发展的。这方面,马克思主义为人们认识和研究社会问题开辟了科学道路,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法。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破解改革发展难题,化解各种风险挑战,必须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金融监管法治化问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金融监管理论和法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监管理论和法治理论,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监管最新理论和法治最新理论为指导。在研究方法上,研究金融监管法治化必须在历史和现实对照中探求得失,在国内和国外对比中寻求共鸣。“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从金融监管法治化进程来看,每一次金融监管机构改革和权力调整,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一定的历史必然性,符合某一特定时代的基本特征与要求。因此,必须首先从历史的角度论证我国金融监管及其法治化的变迁,揭示其内在的发展演变规律,以此为新时代金融监管法治化研究提供思想资源。马克思指出,某个特定的历史时刻应该做些什么,完全取决于“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因此,我们必须将金融监管法治化问题放在新时代的政治、经济、金融多重背景下进行考量,寻找金融监管法治化的内在动因,挖掘当前面临的困境和问题,进而彰显金融监管法治化的时代性。同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从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入手,探讨金融监管法治化国际趋势,对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金融监管法治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习近平强调,必须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在总结我国金融监管法治化历史经验、分析当前金融监管法治化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借鉴域外金融监管改革及其法治启示基础上,本文最后立足新时代金融发展实际和金融监管要求,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金融监管的法治化目标、原则和路径。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监管法治建设,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走新时代中国特色金融监管法治之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群众共享金融改革发展成果;坚持新发展理念,让金融监管适应金融供给侧改革需要;坚持权力公开透明,让所有金融监管活动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具体路径包括发挥立法在金融监管的牵引作用,尽快明确监管主体的法律地位,优化金融监管组织架构,增强监管权配置的合法性,堵塞金融监管规则漏洞,强化金融监管权行使的程序控制,构建全方位金融监管权监督网络等。
其他文献
改革四十余载,中国经济实现了数量上的显著增长,取得了显赫的成绩。但近年来,经济增速的不断下降与环境质量的日益恶化让中国意识到以往的发展模式对产业结构和生态质量均产生了较为明显的负面影响。为此,如何解决好生态安全和产业结构间的均衡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环境规制作为政府修护生态质量的主要方式,其一方面有利于制约经济主体的污染行为、修护破损的生态质量,另一方面能够促进企业革新生产技术
学位
2013年公司法修订实行资本认缴登记制。新制度降低公司设立的门槛、激发社会创业活力,但也因缺乏配套制度引发学界对公司和债权人利益保护不力的担忧。出资义务加速到期问题就是此次公司法仓促、秘密修改而“集体抑郁”的一个缩影,文章除结语外,分为六部分研究该问题。  第一部分为引言。公司法修订实行认缴登记制,引发文章探析的问题。公司不能清偿债务时,债权人能否要求股东出资加速到期?除了明确规定的破产或清算程序
学位
技术定位侦查是运用科技手段获取个人行踪记录的侦查措施,侦查机关可以通过技术定位侦查掌握个人在一段时期内的行踪信息。技术定位侦查大幅提升犯罪侦查能力的同时引发公众对于隐私权受到不当侵犯的忧虑,已成为各国刑事诉讼法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其中的关键问题是,行踪记录是个人在公共空间的行动信息,技术定位侦查是否可能侵犯隐私权?如果可能构成隐私权干预,技术定位侦查包含的GPS侦查和手机定位侦查措施可能对隐私权造
在大数据时代,以产生于社交行为、商务过程、环境状态、物理实体的海量数据为原料、以云计算与数据挖掘技术为依托的数据跨境流动时刻都在发生。以瓦联网企业跨境数据传输及国家跨境数据监控为主要场景,国家、私营部门及自然人在个人数据跨境流动中各自秉持不同利益、面临多种风险挑战。随着个人数据的社会性、公共性不断增强,数据的根本价值通过流转体现,构建数据跨境流动法律规制机制成为数据治理的世界课题。  目前,全球性
习近平在对世界历史发展和世界人民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成果进行综合全面的了解的基础上,对人类文明的特征和发展有了深刻的思考,就“文明交流互鉴”作了许多的重要论述,形成了新的世界文明观。  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立足于世界繁杂的历史和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根源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和文明交往理论,同时批判地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同”、平等、创新思想,吸收了新中国以来
学位
新时代中国文化自信蕴含在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之中,对革命文化坚守和创造之中,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认同和自觉践行之中,体现于党对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之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命题。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中逐步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理论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三种基本形态。红色文化不仅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和发展的,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壮大,蕴含了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理想、爱国情怀、思想观念和道德诉求,凸显了共产党人优
学位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所取得的效果显著。在发展过程当中,和平问题是“一带一路“发展过程当中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途经国家局势不稳定,存在教派冲突、恐怖主义以及邻国之间的领土争端等问题,“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实施面临许多障碍。而“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能够克服重重阻碍,稳步推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习近平和平发展战略发挥的理论指导作用。  习近平和平发展战略的提出顺应了当前时代发展需
立场,是主体基于自身定位而秉持的认识和处理问题时的态度和实践。人们的经济、政治、社会利益和地位状况决定人们观察、认识和处理问题的立足点。一般而言,社会发展意义的立场特指政治立场。政治立场是政党的属性、功能和使命的规定性的显现。它是一个关系到政党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因而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
学位
当前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国际国内诸多挑战。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目标,需要国人统一政治立场,提高政治认同。在当前中国的群体划分中,农民群体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群体,他们的政治认同情况特别是对国家、对党的领导、对政府执政等的认同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政治认同的整体走向。在农民政治认同的形成中,政策认同是其核心和关键,因为政策是政府与农民之间的重
学位